政府補助換電站有前瞻性,指定採用 Gogoro 的規格也符合經濟效益。Gogoro 燒錢燒出規模經濟,卻被批評控制市場,不該享有超額利潤。然而真正危險的不是自然原生的壟斷,而是濫用壟斷地位,例如高通。
歐盟認定 Uber 為交通運輸業;滴滴出行卻只用 10 萬元就能跨海登台,可謂身輕如燕的交通運輸業。未來台灣的交通部長不但要管理 Uber、滴滴出行,還得管理 Google。
蘋果調降 iPhone 效能與 YouTube 和唱片業簽約,顯示了兩家科技公司原有的商業模式出現內部失調,因此不約而同的轉向更「網路」的商業模式:訂閱制。
迪士尼轉向 OTT 平台的動作果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併購福斯只帶來量的提昇,沒有質的改變。媒體業最重要的兩位 CEO 終於在 20 年的劇情鋪陳後,進入對決高潮。
在小市場的企業與人才,不能照抄大市場的套路,必須從主體思考策略。
比特幣突破 1 萬美金,所有人都想投資。此時必須有一套架構分析比特幣的發展趨勢,以及自己的投資條件。
汽車產業的典範轉移已經悄悄到來。正面迎擊的是 Tesla 的「直營」模式,催生出新的顧客關係和商業模式,更深層的擔憂是叫車平台正逐漸瓦解顧客買車的理由。
阿里巴巴的 Demo Day (雙十一)展示了服務電商的能力,和鎖定傳統零售的決心。蘋果財報又創新高,主因在於 iPhone 提高客單價策略奏效,畢竟手機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電腦。
高通快速地撤資,暗示的其實是投資案的不穩固。Google 與亞馬遜都要以飛輪效應吸引龐大流量,不過前者擅長優化購買前的過程,後者擅長購買後的體驗。
經濟部與公平會對高通的裁罰有不同意見,其實很正常。那斯達克避開 ICO 同樣也很合理,卻暴露出交易所已經無法滿足新的公司型態和交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