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創 Perpetual Protocol 種子輪募資成功,將去中心化金融(DeFi)熱潮帶至台灣眼前。然而要打造一個可以做空、利用槓桿的交易機制,必須瞭解金融、區塊鏈與人類追逐利潤的渴望。
世界越混亂,區塊鏈代表的不可磨滅、去中心化等價值反而顯得越可貴。在區塊鏈大起大落的 6 年之中,MaiCoin 集團逐步成長成包含 4 個品牌,橫跨貿易、交易所、技術服務以及對沖基金的集團。本文藉由專訪創辦人劉世偉,理解區塊鏈與世界交織的前景。
人工智慧怎麼用?企業實際上用了有什麼效果?我訪談數據分析新創 MoBagel 創辦人鍾哲民,請他從第一線的角度說明,為何善用人工智慧的企業將有全面的優勢。
台灣新創 FunNow 在三年內就募得超過 2 億台幣。本文專訪創辦人陳庭寬,探討其創業歷程、成長策略,以及台灣團隊的成功方程式。
本文探討新創電商 iFit 如何成功的抓住一次風口,又如何應對風口消失的電商環境。
專訪線上訂閱媒體的先行者,矽谷媒體 The Information 的創辦人 Jessica Lessin。
網路洗衣服務 KumaWash 創業兩年後吹起熄燈號,引發忠誠用戶的聲聲惋惜。我專訪創辦人林宜儒,請他分享由網路跳入 O2O 服務的創業心得。
今年的 iPhone X 最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就是 Face ID,而要在手機上完成瞬間判讀解鎖,仰賴的是裝置端的人工智慧。終端人工智慧是一個新興領域,耐能(Kneron)公司則是此中的矚目新秀。我訪問到來自台灣的 CEO 劉峻誠,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Kneron 的策略,以及台灣在人工智慧產業的位置。
台灣舊媒體的傳統勢力正逐漸崩解,但作風新穎又充滿創造力的新媒體仍苦於找不到足以支撐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為此我訪問了資深媒體人胡采蘋,聊聊中國新媒體面臨的困境,以及是如何擺脫陣痛期。
台灣是全世界最適合開發新型態交通服務的國家之一,除了常見公共交通運輸外,新型態的隨選服務例如 Uber、WeMo 也都十分蓬勃。而美國按時計費的租車服務 Zipcar 也在今年加入台北戰場,這次我訪問了 Zipcar 台灣董事長,看科技如何影響交通,以及他們的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