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之爭讓 Uber 烏煙瘴氣,現在就看願景基金的收購能否解套。電競公司 Razar 選擇在香港上市,看重的是科技企業對亞洲散戶的吸引力,剛好也能一窺東南亞投資者與北京、矽谷的不同。
阿里巴巴的 Demo Day (雙十一)展示了服務電商的能力,和鎖定傳統零售的決心。蘋果財報又創新高,主因在於 iPhone 提高客單價策略奏效,畢竟手機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電腦。
今年的 iPhone X 最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就是 Face ID,而要在手機上完成瞬間判讀解鎖,仰賴的是裝置端的人工智慧。終端人工智慧是一個新興領域,耐能(Kneron)公司則是此中的矚目新秀。我訪問到來自台灣的 CEO 劉峻誠,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Kneron 的策略,以及台灣在人工智慧產業的位置。
四家網路企業近期不約而同的推出訂閱相關服務,自然有值得觀察的地方。不過在分析個別的策略之前,更重要的是理解趨勢形成的原因。
高通快速地撤資,暗示的其實是投資案的不穩固。Google 與亞馬遜都要以飛輪效應吸引龐大流量,不過前者擅長優化購買前的過程,後者擅長購買後的體驗。
今天的兩則事件顯現了軟體的優勢與缺失。Uber 越來越不像車行,而更像是資訊交易所,能夠演算出更多價值。Twitter 廣告被指控操弄選情,解決辦法是透明化。
捲土重來的 Uber,在台灣收編計程車,是高明的一招。只可惜內外交困的紛擾,已經使其失去一手好牌,Lyft 自然也乘勢而上。兩雄相爭之外,孫正義的投資也可能影響叫車平台的版圖變動。
今天介紹兩個善用數據的電商。前者利用資料掌握消費者最後一項決策;後者利用資料幫助消費者踏出購買的第一步。
Netflix 不惜資金投入原創內容,必須面對「蝦皮問題」:燒錢能燒出護城河嗎?Facebook 併購了出身相近的 tbh,希望能提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經濟部與公平會對高通的裁罰有不同意見,其實很正常。那斯達克避開 ICO 同樣也很合理,卻暴露出交易所已經無法滿足新的公司型態和交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