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要銷售硬體至教育市場,或是要開設軟體速成班,其策略與一般的科技創新都大為不同。
蘋果始終無法根本性的提昇 Siri,Facebook 始終無法尊重用戶的隱私,都是源自於其先天的盲點。
本文詳細分析 13 種「網路效應」的效果與防禦性。另外,蘋果透露了在影音內容所上看到的機會。
亞馬遜併購智慧門鈴 Ring,為的不只是降低購物的摩擦力,更是要接手外包所有居家智慧服務。政府可否索取存在境外的資料?網路企業越抗拒,政府納管網路的反彈力道越大。
過年前討論台灣新聞。才加入 Google 的宏達電員工又要迎接 Nest 團隊,Google 硬體負責人的策略為何?台灣新創 Gogolook 與 iKala 傳出募資的好消息,兩者的方向指出台灣人才的出路。
蘋果不再關注出貨量,因為高收費族群都賣完了;改成關注既有客戶數。Facebook 財報亮眼,氣氛沈重,開始發現信任比利潤更重要。
蘋果 HomePod 最重要的創新來自其不支援的東西,最大的問題則來自其擅長的領域。亞馬遜推出 Amazon Go 無人商店,長期策略與阿里巴巴的無人店不同。
蘋果匯回大量海外盈餘,是美國科技業的一大勝利。輸家是歐洲以及所有美國的競爭者。Netflix 調漲後訂戶數仍然快速成長,顯現網路影音的領先群已經明朗化,剩下第 2 名之爭。
蘋果的道歉實際上是堅持。分析師預測蘋果可能併購 Netflix,但其機率計算基礎令人懷疑。Uber 終於解決了心腹之患。
蘋果調降 iPhone 效能與 YouTube 和唱片業簽約,顯示了兩家科技公司原有的商業模式出現內部失調,因此不約而同的轉向更「網路」的商業模式:訂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