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投入硬體不是因為眼紅蘋果,而是擔憂「資訊流」的改變。蘋果擔憂的不是 Pixel,而是微信。
10 年的起落,不減宏達電從代工轉型品牌的成功。出售團隊是一個挫折,但也是台灣企業與人才下一波升級的新起點。
亞馬遜 – Whole Foods 集團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飛輪,吸引更多消費者以及產品,降價只是飛輪其中的一環;Walmart 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可惜拼湊起來的服務,當然打不過貫徹戰略的亞馬遜軍隊。
蘋果與高通爭訟,台灣代工廠是開心的配角。Alphabet 財報上,廣告營收健康,不過新產品仍然前景不明。
看起來很酷的 Google Glass ,因為找不到真正的痛點,顯得好像無疾而終。幸好 Goolge 沒有放棄,這次 Glass 不但正式打入企業市場,也發展了新的商業模式。
美國新聞媒體想要聯合起來,與電視購物集團的合併,都顯示掌握通路不再有優勢。
歐盟認為 Google 利用搜尋的壟斷優勢,打壓其他的競爭對手,藉此拉抬自家的比價服務,因此罰款 24 億歐元。而壟斷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隨意濫用,但要如何認定濫用?特別是網路市場的特殊性,才是困難之處。
CEO Sundar Pichai 在開場演講中,強調 Google 正在從一家「行動優先」的公司轉型為「人工智慧優先」。當李開復說台灣沒有發展人工智慧的創業環境時,其實 Google 也在思考最適合人工智慧的商業模式。
Chrome 瀏覽器將內建「阻擋廣告」功能,希望遏止使用者流向 Facebook 的趨勢,但同時也限縮媒體的自由。媒體改投向 Facebook 卻也沒有比較好過,因為 Facebook 並不真的在乎他們。
YouTube 與 Google 分別推出迥異於原始架構的商業模式與功能,反應了原本的作法已經碰到瓶頸。YouTube TV 是另一個 OTT。而 Google 的檢查事實 (fact check) 功能則是在為「無螢幕」時代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