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看廣告,還是花錢不看廣告?Spotify、YouTube、Apple Arcade 以及越來越多網路服務都開始提出兩種方費方式,一種收錢,另一種收時間。當貧富差距體現在網路服務上,富人擁有更多的不只是時間,更是意志的自由。
奢侈品已經在虛擬世界出現,而且市場快速成長中。許多網路服務紛紛改為兩種商業模式並行,服務兩種不同客群。富人買的不只是時間,還有心靈的自由。
密碼管理軟體 1Password 募資 2 億美金,將成為企業軟體的另一重要角色。Google 台灣於總統大選期間禁止政治廣告,證明了其在地化的努力,但也顯現盲點。
YouTube 在台灣推出訂閱服務,與廣告模式並行。是廣告不夠賺錢?還是 YouTube 不擔心兩種商業模式並行太複雜?
智慧聲控裝置賣得好,但目前功能卻還是很薄弱。未來前景廣大,不過開發困難度是指數型地增加。Instagram 測試隱藏按讚數,號稱是為了照顧用戶的身心健康。正好也會帶來更多利潤。
社群媒體是否該負責檢查政治廣告的真實性,甚至是禁止政治廣告?臉書、Twitter 立場相異,各有不同的出發點。
Google 併購 Fitbit,是繼續鋪陳其「普及運算」策略的合理動作。Fitbit 被 Google 併購,則顯示穿戴式裝置難以逃脫手機的地心引力。不過有一家卻是例外。
Pinterest 於今年四月上市,市值近 180 億美金,是許多女生與工作者愛用的圖片工具。為何 Pinterest 廣受歡迎?以及為何 Pinterest 的上市時間、盈利與拓展用戶數,都落後於約略同期的臉書?
Pinterest 將女生書桌前的軟木塞版虛擬化,成為個人的靈感收集本。然而為何被各方看好的 Pinterest,卻在商業上落後於臉書?未來前景又是如何?
臉書 Libra 成為美國參議院聽證會的焦點。由小到大,可以從三個層次分析:臉書的企業利益、金融界的產業利益,以及美國政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