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發佈強勁財報,但深藏的隱憂揮之不去。創辦人馬克佐伯格對臉書的主業已經無心,只想打造下一個運算平台。
Google 本季財報亮眼,但創新乏善可陳。原本的核心策略「人工智慧」存在感薄弱,而雲服務也難以突破企業文化的束縛。
小米與 Vizio 電視都寄望從廣告賺錢,預示了物聯網帶來的可能不是方便,而是窺伺與糟糕的介面。
Google 宣布測試淘汰第三方 cookie,改用新的追蹤工具取而代之。然而新方法是建立在 Google 的壟斷之上,而且沒有改變監控用戶的本質。
Google 付錢給澳洲媒體,戳破《新聞媒體議價法規》草案的言不由衷。臉書堅持原則,並表士它應該跟澳洲媒體收費才對。真正的問題 — 該如何資助調查報導 — 卻沒有人討論。
澳洲揚言逼迫 Google 與臉書交連結稅。Google 揚言離開澳洲。傳統媒體遲遲無法消化網路帶來的衝擊,走向尋求政府救濟的道路。
臉書與蘋果再次為了用戶資料交鋒。蘋果站在用戶的一方,而臉書站在廣告主與開發者的一方。雙方都是壟斷,誰該讓出一個缺口?
今年是串流遊戲元年。臉書也推出了 Facebook Gaming,主打免費的手機遊戲。毫不意外的 Facebook Gaming 將以廣告為主要營收。更不意外的是蘋果拒絕讓它上架。
Slack 併購「員工通訊錄」服務 Rimeto,目標是建立數萬個產業資訊平台。SiriusXM 併購 podcast 服務 Stitcher,融合傳統廣播與 podcast 的廣告版位。
蘋果日報訂閱制名存實亡,不讓人意外但讓人感嘆。訂閱與廣告支撐媒體的價值不同,因此差異化策略也不同。更重要的問題是深度調查報導如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