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版權交易熱絡,得益於資本市場火熱、串流平台普及,以及科技讓樂曲本身可以獨立成為一種資產。
Spotify 在現金流轉正後持續衝刺用戶數,同時投資獨家內容。Podcast 廣告前景看好,不過其他的聲音經濟手段也已完成驗證。
聲音是最早被科技衝擊的媒體,卻也是被科技「輕輕放過」的媒體。如今科技又再度眷顧聲音,將創造全新的內容形式、商業模式與產業結構。
YouTube 在台灣推出訂閱服務,與廣告模式並行。是廣告不夠賺錢?還是 YouTube 不擔心兩種商業模式並行太複雜?
網路業最喜歡「規模化」,最討厭變動成本。偏偏當紅的兩個產業 — 食物外送與音樂串流平台 — 變動成本都很高。現在一個產業用燒錢解決,另一個產業似乎找到了出路。
Podcast 產業湧入了資金,光是在台灣就有至少 5 家新的 podcast 平台出現。從文字與影音平台的發展歷程,能給平台與創作者什麼借鑒?
Spotify 控吿蘋果不公平地扶植 Apple Music,但實際上卻是平台進入壓縮期。
Spotify 宣佈投入 6~7 億美金併購 podcast 新創,希望成為下一個媒體霸主。耳朵的市場終於急起直追,挑戰視覺為主的文字與影音市場。
蘋果調降 iPhone 效能與 YouTube 和唱片業簽約,顯示了兩家科技公司原有的商業模式出現內部失調,因此不約而同的轉向更「網路」的商業模式:訂閱制。
今年最大的併購案發生在醫藥界,驅動力卻是科技。蘋果整合音樂搜尋服務,模糊裝置與環境的界線。Spotify 與騰訊聯合次要敵人,對抗首要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