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 2018 網路趨勢報告的兩個重點:資料與電商。
亞馬遜成長強勁,唯有現金流的短缺需要靠三大成長引擎來彌補。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成為網路零售品牌的搖籃,卻面對日漸嚴苛的電商環境。
亞馬遜併購智慧門鈴 Ring,為的不只是降低購物的摩擦力,更是要接手外包所有居家智慧服務。政府可否索取存在境外的資料?網路企業越抗拒,政府納管網路的反彈力道越大。
電商切入實體零售的終極優勢不在數據或資料,而是心態。因此阿里巴巴要讓傳統零售拋棄店面思維,回歸零售的本質,設計新的購買體驗。
高通快速地撤資,暗示的其實是投資案的不穩固。Google 與亞馬遜都要以飛輪效應吸引龐大流量,不過前者擅長優化購買前的過程,後者擅長購買後的體驗。
今天介紹兩個善用數據的電商。前者利用資料掌握消費者最後一項決策;後者利用資料幫助消費者踏出購買的第一步。
Google 肯定能夠做出優秀的硬體,但卻受到原本商業模式的牽制。PChome 抬出國家意識的大義來對抗外資,卻可能不自覺的犧牲了整體的服務品質。
今天分析蝦皮購物打補貼戰的真正原因,以及說明 PChome 難以回擊並不是治理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
「我們要盛大的上線」,在迪士尼 CEO 這句話的背後,顯示的是迪士尼要用強大的內容吸引訂戶,是合理的策略,但卻落後 Netflix 太多,難以追趕。運動電商 Fanatics 看準網路分眾趨勢,從運動明星下手,讓微粉絲或鐵粉都甘心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