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使各家企業不斷更新商業模式,為的是能更貼近與掌握顧客,凱擘即為其中一個例子:放棄代理業務並選擇站穩系統商角色。而更上一層樓的思考 — 如何提供顧客更好的體驗:亞馬遜利用 Kindle 為顧客降低買書的摩擦力,建構另一個良好的消費體驗。
迪士尼要拋棄 Netflix 建立自己的影音串流平台,是激進的商業模式轉變。旅遊集團 Priceline 的財報,透露出老牌線上旅遊也面臨「去中間化」的隱憂。
中華電信 MOD 由套餐制改為「單點」(a la carte)頻道收費以及按照收視率的分潤方式。聽起來很進步 — 像是 App Store 的收費方式 — 卻忽略了傳統套餐模式的優點;蘋果的延長保固方案 AppleCare+ 無法落地台灣 — 新的商業行為又碰上舊的「分類」問題。
台灣舊媒體的傳統勢力正逐漸崩解,但作風新穎又充滿創造力的新媒體仍苦於找不到足以支撐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為此我訪問了資深媒體人胡采蘋,聊聊中國新媒體面臨的困境,以及是如何擺脫陣痛期。
有一位讀者留言問我:『你們平常都是討論科技的發展,可否偶爾分析一下被科技影響的領域?例如,可否分析法律業受到的科技衝擊?』 的確,順著一項科技創新思考 — 例如 Apple Watch & …
今天以及下週一,有物會刊兩篇我討論媒體受到科技衝擊的分析。首先是最近旅行社與出版社不約而同要求聯合漲價的新聞。 昨天一群高雄旅行社業者,聯合抗議長榮與華航降低機票佣金。他們決定停止販賣長榮與華航機票三 …
越來越多朋友在賣東西、開團購?不是因為他們正職很閒 我身邊很多產品都是跟朋友買的。生態綠的茶,伊莉莎白辣椒醬,某某甜點蛋糕,綠野食刻午餐沙拉,以及想買但一直沒買的台灣吧黑熊等。如果不是先認識了他們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