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的起落,不減宏達電從代工轉型品牌的成功。出售團隊是一個挫折,但也是台灣企業與人才下一波升級的新起點。
資料是當代企業的優勢。但美國信用調查機構 Equifax 用傳統手法管理數據,成了駭客眼中的肥肉。歐盟的新資料法規,則是對把持資訊的網路企業一大反撲。
在亞馬遜推出電子書的十年後,博客來推出了電子書。問題在出版社仍堅守著賣「書」思維。Medium 用鼓掌幫文章計價很有創意,可惜過於複雜。
創業難免遇到困境。Uber 因為董事會鬥爭更顯分崩離析, Soundcloud 則與董事會同心齊力,再度看到一線曙光。
郭台銘到美國設廠引起「愛台灣」爭論,不過比較威斯康辛州與台灣兩地情況後,原因顯而易見。另一位企業強人 Elon Musk 則必須面對 Tesla Model 3 所帶來的難題。
上週六的島民小聚上,我邀請了創夢市集總監,亦是電子報「曼不經心的遊戲評論」的創辦人李易鴻一同對談。我們討論遊戲的迷人之處、電競、手遊的蓬勃發展,以及台灣遊戲業的前景。
Spotify 與 Netflix 都是串流平台,一個串流音樂,一個串流影音。他們的共同點是解放使用者,讓使用者不必依照專輯或頻道分類,而是直接決定要不要收聽一首歌,或一個節目。當內容縮小到最小單位,就產生了新的機會。音樂家們為了 Spotify 優化歌曲,而 Netflix 要自製更多小眾內容。
美國新聞媒體想要聯合起來,與電視購物集團的合併,都顯示掌握通路不再有優勢。
台灣舊媒體的傳統勢力正逐漸崩解,但作風新穎又充滿創造力的新媒體仍苦於找不到足以支撐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為此我訪問了資深媒體人胡采蘋,聊聊中國新媒體面臨的困境,以及是如何擺脫陣痛期。
台灣是全世界最適合開發新型態交通服務的國家之一,除了常見公共交通運輸外,新型態的隨選服務例如 Uber、WeMo 也都十分蓬勃。而美國按時計費的租車服務 Zipcar 也在今年加入台北戰場,這次我訪問了 Zipcar 台灣董事長,看科技如何影響交通,以及他們的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