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壟斷、侵犯隱私權,因此政府應該有更嚴格的法規,甚至將資料權交給個人擁有。這種想法太單純,而且會有反效果。
Facebook 一連串的爭議說明資訊爆炸仍未解決。許多人尋找新的解法,RSS、區塊鏈、串流、訂閱紛紛抬頭。最有希望的是網路原生的做法。
本文討論兩位科技公司 CEO 如何在逆境中重新定位公司,並透過公開發言以及組織調整傳達願景。
Facebook、Google、Twitter 與 MailChimp 紛紛禁止 ICO 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內容,反而給區塊鏈產業更大空間。Uber 與 Tesla 分別傳出自駕車致命事故,真正的問題卻是人治。
甲骨文在訴訟的勝利與川普威脅中國的貿易戰,背後反映的是貫穿美國與中國的科技政策差異。
叫車平台的區域霸主格局確立,但對有些人來說反而是機會。Facebook 平台化的策略失敗,微信成功。指責 Facebook 洩露個資最利的媒體,正在洩露個資而不自知。
繼 Uber 之後,Facebook 也從過去的野心撤退,試圖挽回用戶的信任。光陽推出 Ionex 電源網系統希望爭取政府的換電站補貼。問題是它既不是網,亦不是換電站。
本文分析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冬季 39 支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搭上潛力最大的 8 個機會,同時也必須各自發展突破重圍的策略。
蘋果始終無法根本性的提昇 Siri,Facebook 始終無法尊重用戶的隱私,都是源自於其先天的盲點。
關鍵評論網先後併購 INSIDE 與運動視界,除了節省固定成本之外,還可能創造積極的優勢。女性電子報新創 theSkimm 快速擴大,肇因於一開始放棄了最簡單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