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新創電商 iFit 如何成功的抓住一次風口,又如何應對風口消失的電商環境。
AT&T 順利併購時代華納,揭開了超大型媒體集團的巨人戰爭的序幕。Google 投資中國電商平台京東,是轉型的必經之路。
本期音頻中,我們討論 PChome 面對的不公平競爭、企業轉型的無解、蝦皮的長期優勢、網路平台的集中性,以及亞馬遜如何重新定義競爭。
PChome 與 M17 都在虧錢、都想挑戰更大的資本市場,也都同時經歷逆風。
本文討論 2018 網路趨勢報告的兩個重點:資料與電商。
亞馬遜成長強勁,唯有現金流的短缺需要靠三大成長引擎來彌補。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成為網路零售品牌的搖籃,卻面對日漸嚴苛的電商環境。
亞馬遜併購智慧門鈴 Ring,為的不只是降低購物的摩擦力,更是要接手外包所有居家智慧服務。政府可否索取存在境外的資料?網路企業越抗拒,政府納管網路的反彈力道越大。
電商切入實體零售的終極優勢不在數據或資料,而是心態。因此阿里巴巴要讓傳統零售拋棄店面思維,回歸零售的本質,設計新的購買體驗。
高通快速地撤資,暗示的其實是投資案的不穩固。Google 與亞馬遜都要以飛輪效應吸引龐大流量,不過前者擅長優化購買前的過程,後者擅長購買後的體驗。
今天介紹兩個善用數據的電商。前者利用資料掌握消費者最後一項決策;後者利用資料幫助消費者踏出購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