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2019 / 公開文章 / 文章 / 評析

Harry’s 與 Gogoro — DTC 就是抓住顧客關係

閱讀時間 8 分鐘

早安!

預告島讀將於 6 月 15 日(六)上午舉辦《全程服務 — DTC 品牌的機會與挑戰》活動。明天開始售票。會員能優先購票。照例會很快搶購一空。所以請大家注意週三電子報的前言囉!

今天討論兩家「直接面對顧客」的新創的通路策略。

進入正題。


直接面對顧客

如果你像我,總是擺盪於「沒有刮鬍刀片」與「刮鬍刀片太多」之間的話,應該會對「送刀到府」的服務有興趣。這是大生意。美國已有兩家刮鬍刀新創先後以超過 10 億美金的價格賣出。最新的一家是 Harry’s。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擁有舒適牌(Schick)與 Hawaiian Tropic 的 Edgewell Personal Care . . . 以 13.7 億美金併購 Harry’s。. . . 這是傳統企業併購來自網路,透過新方法觸及顧客、年輕而靈活的新創的最大併購案之一。其他類似併購案包含聯合利華(Unilver)三年前以 10 億美金併購另一個新創代表 Million Dollar Shave Club,以及沃爾瑪(Walmart)以 3.1 億美金併購線上男性服飾品牌 Bonobos。

Harry’s 在線上販售刮鬍刀、刀片、洗面乳與乳液,以及女性的除毛用具與除毛蠟。其最大特色是提供「訂閱制」服務,每月送刀片到府,價格也低於大賣場的刀片。像 Harry’s 這類直接面向顧客,跳過實體通路的新一代品牌,被稱之為「直接面對顧客」(Direct to Customer, DTC)品牌

圖:Harry’s

其他知名的 DTC 品牌還有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與已經公開上市的訂閱制服飾 Stitch Fix

或許你會問:「難道不是所有品牌都是直接面向顧客嗎?」其實不是。

以刮鬍刀為例,市占第一的是寶僑(P&G)集團的吉列牌刮鬍刀(Gilette)。前面提到的 Harry’s、舒適牌與 Million Dollar Shave Club 加起來都還不及吉列牌的市佔。而寶僑其實並非直接賣給顧客;而是先賣給實體通路,如屈臣氏、好市多、康是美,再由通路轉賣給顧客。

換言之,寶僑沒有直接掌握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寶僑不知道誰買了多少刮鬍刀,只知道好市多進貨了多少刮鬍刀。寶僑服務的是通路,通路才是服務消費者。

這不是一個疏忽,而是一個特色。寶僑、聯合利華等消費品牌集團受惠於實體通路的匱乏,成為最大得利者。它們有三大優勢:

  1. 昂貴的通路成本:由於實體通路有限,因此品牌必須付「上架費」才能上架。此時大型集團因為有多種產品組合(SKU),可以綑綁販售,跟實體通路談判更有優勢。
  2. 昂貴的廣告成本:由於大眾媒體版位有限,因此大型集團同樣有大量採購的優勢。
  3. 昂貴的開發成本:開發新產品需要錢。大型集團有錢,就能不斷開發新產品。例如從三刀頭變成四刀頭,從四刀頭變成五刀頭。

成本之所在,護城河之所在。唯有寶僑有能力開發出五刀頭的新產品,送上好市多的貨架,再用電視廣告不斷洗腦消費者「刮鬍子就用吉列牌」。新進品牌無法削弱上述任何一項優勢,自然打不下市場。

然而此穩固一局面被網路打破。小品牌可以「越」過大眾媒體,透過臉書、YouTube 觸及消費者。物流成為新的通路。網路上的「貨架」變成無限;新品牌可以「切割」特定客群,例如覺得三刀片已經夠用(good enough)的消費者,而不用打研發的追逐戰。

最重要的是,DTC 品牌真正掌握了顧客關係。Harry’s 知道顧客的姓名、地址、喜好、更換頻率等,而不是間接的透過通路。這有利有弊。利是 Harry’s 可以真正根據顧客的反饋,不斷調整產品。甚至可以逐步擴張到其他產品,例如 Harry’s 從刮鬍刀擴張到洗面乳、乳液。Stitch Fix 從服飾擴張到配件、鞋子等。

弊是品牌的初始成本更高。原本由好市多負責的陳列、收付、客服等,現在都要靠品牌自己。原本好市多也會打廣告,順帶增加銷量;現在品牌也要靠自己。直接面向顧客代表全程(end-to-end)掌握顧客的體驗,自然也要負全責。因此 DTC 產品規模化的速度常常不如採用經銷、代理人銷售的產品,因為後者有更多人幫忙賣。

另外,千萬不要看了 Harry’s 的例子就衝出去做 DTC 品牌。每一樣產品有不同的主客觀條件。刮鬍刀市場對 DTC 新創特別有利,是因為吉列與舒適牌的毛利太高 — 價錢太貴 — 給了新創攻擊的空間。再加上刀片須定時更換,且體積小、重量輕,因此特別適合做成訂閱制。

進入實體通路

有趣的是,Harry’s 與 Million Dollar Shave Club 賣給傳統消費品牌集團時,其中一個理由都是要「快速擴大市場」。換言之,它們希望靠著傳統集團的關係進入傳統通路。事實上 Harry’s 原本就跟美國服飾品牌 J. Crew 合作,也賣進美國大賣場 Target 與沃爾瑪。上面引文中提到 Bonobos 被沃爾瑪併購,也同時進入了實體通路。

為何 DTC 品牌發跡於線上,又要回到實體通路?這不是走回頭路嗎?

Harry’s 從線上再進入實體通路,與吉列牌從實體通路出發完全不同。現在 Harry’s 已經攤提掉了大部分初始成本,現金流穩定,並且有了核心的顧客關係;進入實體通路只是為了擴大市場、分散通路而已。相反的,吉列是依靠通路而活 — 仰賴走進好市多的顧客會不看價錢,一次買太多(例如我)。

無獨有偶的,台灣也有一家 DTC 新創,一邊挑戰傳統仰賴實體通路的品牌,另一邊也發動實體通路策略:Gogoro。

Gogoro 經銷商計畫

電動機車廠 Gogoro 最近推出平價車款 Gogoro 3,評價兩極。不過我今天要討論 Gogoro 另一個策略:擴大開放經銷商。根據中時電子報(抱歉原文就不太通順):

政務委員龔明鑫 8 日出席 Gogoro3 發表會「讚聲」,期許 Gogoro . . . Gogoro 能擔負起帶領台灣超過 2 萬家傳統機車行轉型的重任。

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宣布啟動新一波通路拓展計畫「推廣中心」,傳統機車行業者可以上網申請,就可以加入銷售 Gogoro 的行列。

他透露,Gogoro 已經開發出一套協助傳統業者銷售電動機車的電腦系統,包括產品介紹、補助申請等都可輕鬆搞定,降低銷售電動機車門檻。

. . . 據了解,全台 2 萬多家的機車行中,超過半數是各品牌車都賣的「併賣」機車行,Gogoro 這次推廣中心計畫,就是瞄準這類機車行。Gogoro 期待透過此計畫,收到在最短時間內將銷售網絡快速擴張的成效,也藉此挖油車通路牆腳。

行政院政委龔明鑫為台灣機車行擔憂是有道理的。台灣有 2 萬多家機車行。若機車全部於原訂的 2035 年轉為電動機車,到時還多少家機車行能活下來呢?

傳統機車行之於傳統機車廠(如光陽),就如同好市多之於寶僑。雙方是分工關係,一方負責製作、開發、廣告,另一方負責銷售、售後服務。過去機車行最大的利潤不是來自賣車,而是來自維修。而機車行身為銷售通路,自然盡量開在交通方便、人口眾多的位置。

然而 Gogoro 卻是 DTC 品牌,採直營模式。其一手包辦研發、行銷、銷售以及售後服務。我討論過這一方面是迫不得已 — 只有 Gogoro 懂電池,也只有 Gogoro 掌握電力系統 —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擠出」利潤。Gogoro 只要車子售價能夠打平固定成本,就能靠後續的電費與維修賺錢。

這將是傳統機車行的一大危機,因為它們再也沒有掌握顧客了。機車行抱怨 Gogoro 不「分潤」給機車行,都「自己吃」;但 Gogoro 只要能自己做,是真的沒有理由交給第三方處理。若是開放機車行修理,修壞了,Gogoro 要不要賠償呢?既然顧客仍然必須跟 Gogoro 租電,就會把所有帳算在 Gogoro 頭上 — DTC 品牌要「負全責」。

或許是因為政府囑咐 Gogoro 心念機車行的生計,因此 Gogoro 推出了上述的擴大經銷計畫。不過仔細看,會發現合作內容僅限於「銷售」。Gogoro 將提供「協助傳統業者銷售電動機車的電腦系統,包括產品介紹、補助申請等」,並且會發放業務獎金。但 Gogoro 目前沒有開放機車行協助維修的業務。Gogoro 同樣是把第三方通路作為行銷通路,而不是實際參與顧客關係的一環。

機車行若還是想要賺維修的錢,恐怕得寄望由傳統油車轉型的電動車業者,如光陽、宏佳騰、三陽等。它們會試圖維持過去的分工關係,只賣車子、零件,但把維修交給機車行負責。

然而要維持過去的模式,就會犧牲一些東西。在 Gogoro 3 推出後沒多久,光陽馬上將同是針對平價市場的 Nice 100 EV Ionex 打折。下圖是廣告影片的截圖。

圖:MotorcycleDreams

重點不是腿,而是腿快要撞到前面的龍頭了。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光陽想要保有傳統油車的結構,因此把電池放在腳踏的位置,導致腳踏變「厚」。腿就侷促了。而保有舊的結構一方面是為了盡量使用既有的公用件,另一方面也是方便經銷商能輕鬆上手修理。為了要把新產品「嵌」進舊模式,就會設計出奇怪的產品。

在網路時代,DTC 新創開始挑戰既有企業。特別是適合訂閱制的產品,例如刮鬍刀片、換電的機車。面對挑戰,有些傳統企業透過併購來換新血,有些則試圖維護舊模式。但 DTC 新創將會在站穩腳跟之後,繼續攻進傳統通路;它們知道最重要的是牢牢抓住顧客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