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物報告最近刊很多有關新一代交通運輸的文章。可能有點太多了。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電動機車品牌 Gogoro 在台灣動作不斷,而我相信 Gogoro 是台灣過去十年來最重要的科技產品。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整個交通業正經歷新科技的衝擊。 Uber、Lyft 等共享汽車 App 憑空出現,開始壓抑買車的需求。由 Tesla 率領的電動能源汽車則逐漸站穩腳步,價格也越來越平價,從能源端顛覆既有的交通運輸業。這種種變化逼得傳統車廠必須起而應戰,例如最近動作頻頻的福特。
大環境也對現有的交通業不友善。「巨型城市襲來,百年福特的轉型策略:無人車與分享經濟」文提到的巨大城市(megacity)趨勢勢不可免。城市越來越巨大,居住越來越密集,開車逐漸變成城市的不可負荷之重。北京分單雙號車牌進城,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抽取高額的汽車稅,都是控管車輛的手段。連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提出買車需自備停車位的想法。
而且除了 Uber、Lyft、Tesla 與 Gogoro 等新興企業進場,傳統汽車廠起身應戰之外;這還沒算上「個人裝置終極大魔王」的蘋果,其開發汽車的傳言也始終不斷。從實體到 App,從汽油到電力,從汽車公司到科技公司,交通業會是未來 10 年最精采的產業之一。
從科技的角度看,也可以把這幾年汽機車逐漸「智慧化」的演進,看成是電腦由大型主機(mainframe)、PC、一路縮小到智慧型手機之後,現在開始滲入腕錶與汽車等個人延伸產品的進程。現在汽機車接棒,開始智慧化,以及更重要的連網化。
所以不是有物耽溺於交通業,而是交通業正成為科技業。也因此有物報告在 8 月 23 日將舉辦「型塑城市交通的未來」趨勢論壇,邀請兩位汽機車業者 Gogoro 行銷副總彭明義與福特六合台灣總裁范炘,分析這個台灣有機會佔一席之地的巨大產業,將如何發展。
連網 v. 不連網的機車
上週 Gogoro 的進度報告很清楚的展現了「連網機車」的競爭力。Gogoro 當天報告了一些進度,包括預購量(400 台)、電池站數(雙北年底 150 個),以及新的資費方案等。詳細報導可看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從有物的角度,我最關心的卻是 Gogoro 掌握的騎士資料。Gogoro 提供了一般騎士平均換電池的間隔日(2.8 天)、最高騎乘距離(116 km),68% 的電池都在前 10 名電池站交換等資料。這些資料來自 Gogoro 找 100 位騎士參與的「Gogoro Pilot」試乘計畫。有點類似線上遊戲的「封測」,用來抓出一些實際上路前沒有設想到的問題。根據這些資料回饋,Gogoro 新增了三種資費方案,以配合不同騎乘需求的騎士。例如只在週末騎車旅遊的人,與每日通勤的人可以選擇不同里程數的方案。
有點複雜的多種資費方案。圖片來源:Gogoro
Gogoro 能在一個月內收集這些資料並推出相應的對策,反應了連網裝置的一大優勢,即是把所有的資料都數據化、連網化後,便可以持續改進服務。Gogoro 的電池上有感應器與 NFC 晶片,能記錄騎乘資料,並在電池交回電池站時傳回資料。除此之外,Gogoro 提供的 App 也能記錄資料。因此相對於傳統機車廠,Gogoro 更清楚所有機車的使用狀況。
擁有了這些資料,Gogoro 可以更有效的調度電池,減少囤積閒置或電力耗盡的電池。當電池衰老時,可以再拿去給商用機車(物流、租賃)等有固定路線的業者使用。Gogoro 也可以在維修保養上賺得更多利益。當 Gogoro 更了解機車騎士的騎乘狀況,就越能精準的維修與保養。
「智慧」產品有長期優勢。我曾在「輕視蘋果 iWatch — 瑞士精品錶業災難性的短視」一文提過:
矽谷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有一些投資主軸(thesis)來衡量投資選擇。較知名的是「軟體吞噬世界」(”software eats the world”)。另一個是「所有東西都將有智慧」(”everything will be smart”)。意思是產品上網後,就能逐步的擴充應用性,慢慢追上「非智慧」的產品。
換句話說,假設有兩個同類別產品,例如一個是傳統冰箱,另一個是智慧冰箱。一開始一定是傳統冰箱佔優勢,因為規模大、成本低,而且使用者有清楚的使用習慣。智慧冰箱一開處於劣勢。畢竟規模小,成本高,而且大家都搞不清楚智慧冰箱有何用處。警告產品過期了? 這功能聽起來很遜啊!
但智慧的產品能夠持續進步,傳統產品不行。最終智慧產品就會超越傳統產品,養出新的使用者習慣,甚至打開新的市場。比如說智慧冰箱可能會跟訂閱服務結合。當冰箱內的「牛奶區」空了的時候,第二天新鮮小農鮮乳就會送到門口。或是我在公司想到晚上要做菜時,就用手機控制冰箱將魚解凍等。
三星智慧冰箱外貌。圖片來源:bibowater
反過來說,傳統冰箱公司很難翻轉過來,投入智慧冰箱。因為它們太仰賴傳統的多層次經銷通路(經銷商、百貨公司等),以及用規模壓低價格的思路。但賣智慧產品將更像是提供一種服務,需要與消費者更緊密的連結。這是完全不同的思維。
光陽機車做不出智慧機車,因為它必須要養許多機車經銷商、維修廠,才會有銷售量。它也無法提供加值的應用,也沒有時時更新系統、快速獲得消費者回饋的企業文化 — 它甚至不知道誰買了它的機車。
最終,智慧產品會取代非智慧產品,有智慧產品思維的企業將併購或是吸收傳統產品的製造硬體能力。從這點看,就能理解為何由手機出發的小米,在踩進其他延伸商品如手環、電視、網路分享器、體重計時,勢如破竹。
我當初寫「輕視 Apple Watch」一文時十分看好 Apple Watch;沒想到首賣狀況不如預期,跟 Gogoro 現在有點類似。不過,這不改我對智慧腕錶與電動機車兩個產品類別的看好。因為 everything will be smart。
社群媒體時代:實體產品也能病毒行銷
Gogoro 的產品實力堅強無庸懷疑。但在市場上一直跌跌撞撞。最多人批評其價格高不可攀;網路上也持續有一批人堅定反對 Gogoro。還有人反應 Gogoro 客服不足,例如網路名人 XDite 最近的退貨抱怨。接下來 Gogoro 開始交車;這將會檢驗實際上路後,Gogoro 是否能讓真實車主滿意度跟試騎車主一樣高。
不過,當天的新消息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其實是最後,Gogoro 提出了「介紹一人買車,送一個月換電馳+ 」的病毒行銷方案。他們取名叫「Friend-let-Friend Ride Gogoro」。顧名思義,就是只要多介紹一位買主,新買主與舊買主都可以多得到一個月的電池換到飽。
圖片來源:Gogoro
更有趣的是,一週之後,美國的 Tesla 也提出了「介紹新車主,新舊車主各折美金 $1,000 元」(約台幣 3 萬元)的行銷活動。恭喜 Gogoro 這次領先 Tesla!
每拉進一位新車主,新舊車主都可以折價 $1,000 元。除此之外,拉進 5 個新車主的「強力車主」還可以參觀 Tesla 在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 Gigafactory 以及參與其開幕式。拉進超過 10 個人可以獲得購買頂級「創業家版 Model X」的機會(排隊已排到一年以上)並附贈所有選配。
Elon Musk 在給車主的信中,解釋他們估計在直營店內每賣一台車,行銷成本約為美金 $2,000 元。所以用直接折 $2,000 元的病毒式行銷不但更便宜,也可以減低 Tesla 的鋪店數。
由此可知,病毒行銷並不只適用網路產品,實體產品也可。過去最知名的「拉一人,送兩人」方案恐怕是 Dropbox。Dropbox 的舊會員每介紹一位新會員,兩人都送 250 MB 。Uber 也提供介紹一位新乘客,雙方各折 200 元的行銷方案。
做這類病毒行銷的前提為:
- 企業知道舊會員是誰
- 折價的成本,低於獲得一位新會員的利潤
- 折價的成本,低於給經銷商的折扣
- 折價的作業成本低
新興科技公司特別適合這種行銷;因為它們知道客戶是誰,能計算客戶的終身價值(Lifetime Value),而且許多完全不透過經銷商銷售(Tesla 與 Gogoro 都是)。如今,擁有網路 DNA 的實體產品公司學習到這些方法,也有能力記錄客戶資料,因此開始使用病毒式行銷。
傳統企業,例如光陽機車,可能連買主是誰都不知道。也沒有機車產品本身以外的利潤。而且機車價格的競爭激烈,更不能用這種折價方式壓縮經銷商的利潤。而且當企業必須透過多層次的通路銷售,光要折一個價就要經過很多文件往返。因此很少看到傳統廠商用這種方式鼓勵舊買主帶進新買主。
最重要的一點,是病毒式行銷很適合突破現代人「各自聚集」的分散式媒體環境。Facebook 上沒有壟斷的大眾媒體,因此大眾行銷的施力點越來越少。反而是病毒式行銷,能沿著核心用戶群向外擴散,更有機會找到目標用戶。
Elon Musk 說這是他從 1999 年 Paypal/X.com 的經驗學來的招式。所以說口耳相傳、以人拉人看似原始,其實是十分網路原生的行銷方式。這種跟客戶分潤的行銷模式,大家也許會想到直銷?畢竟直銷就是以人頭取代店頭作為通路,將鋪店成本分給下線(分潤)。而且直銷不但容易滿足上述的 4 個前提,更是天生的適合社群媒體。[註] 的確,直銷正在 Facebook 與微信的時代捲土重來,不過這是另一篇文章的題目了。
[註]:這是指正派的直銷。許多直銷後期變成老鼠會,靠入會費(加盟金)而非最終產品銷售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