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 10 分鐘
端到端的平台服務
電動機車廠 Gogoro 最近推出共享機車服務 GoShare。根據數位時代報導:
. . . GoShare 共享機車服務 . . . 將於今年 8 月中在桃園上線。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表示,這次繼智慧摩托車、電池交換系統後,第三個專案內容「GoShare」,從軟體、車輛、換電系統一手包辦,是全球第一個端到端共享車輛平台服務。
GoShare 服務預計 8 月中在桃園上線,採隨租隨還、以時間計費 . . . 根據外媒報導,初期會導入 1 千輛,明年更計劃擴展到歐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市場。
GoShare 與近年國外流行的共享電動滑板車(electric kick scooter)服務類似,都是服務城市「最後一哩路」的使用情境。用戶需要短程移動時,可以在 app 中尋找身邊的電動機車,隨租隨用。並採無樁(dockless)佈放,用戶只要在指定區域內停在合法的機車格內即算歸還。通常依據租用時間與里程收費。GoShare 首先將在桃園上線,預計投放 1 千台機車,用戶可利用桃園將近 200 個交換電站。
在討論 GoShare 服務本身優劣之前,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分析 Gogoro 的平台策略。在前述的引言中,陸學森提到這是第一個「端到端」的共享車輛平台服務。大部分媒體似乎沒有理解這句話,或以為他指的是地理上的「A 點到 B 點」。事實上他說的「端到端」是指服務顧客的「全程」(end to end),也就是 Gogoro 一手掌握從後端到前端。
陸學森在對 TechCrunch 的訪談中說得比較仔細:
「我們是一個平台。我們創造硬體、軟體與伺服器科技,來打造未來的交通。若我們能讓城市更乾淨、健康,我們願意用任何方式提供服務,包括透過自有電池與在家充電,或是購買機車與利用我們的系統交換電池,或是在本例中,連車子都不用買,改用共享。」陸學森說。
換言之,Gogoro 要打造的是一個支援各種情境的「出行」平台。就像亞馬遜 AWS 建資料庫中心、伺服器、作業系統等,來支援企業所需的各種雲服務,Gogoro 也建立電池、交換電站、雲管理系統等,未來可以提供各種出行服務。我以下圖簡單示意:
目前 Gogoro 開發出的電池、機車、交換電系統、顧客管理系統、客服與維修能力等,可以視為平台的不同模組(module)。這些模組可以包在一起銷售,例如外銷到德國的共享叫車平台 Coup 以及石垣島的 GoShare。也可以將一部分模組外包給其他企業,例如在台灣「機車製造」的部分就開放給 YAMAHA。
另外也可以自建,並發展出新的服務。例如本次的 GoShare 屬於獨立的事業體,可以視為是 GoShare 向 Gogoro 採購電動機車、租用能源網絡與電池,並在原有的顧客管理系統上增加共享機車的新能力。
Gogoro 的核心是一個能源平台,順便賣賣機車。正是此一設定,導致國內的競爭者如光陽很難追上它在電動機車上的腳步。
Gogoro 與光陽的 DNA
聽聞 GoShare,島讀會員第一時間應該都會想到:「這豈不是侵蝕自家的機車業務?大家都只租不買,導致 Gogoro 機車銷售量大跌?」
答案是 Gogoro 不在乎。Gogoro 的目標是賣電;賣電動機車只是擴大市場,分擔鋪建換電站成本的手段。越多人買 Gogoro 機車,越多人換電,每一個換電站的營運效率越高,單位成本越低。這就會產生規模經濟。Gogoro 賣車只要不虧錢就功德圓滿了。
反過來說,光陽的換電系統使用人數遠少於 Gogoro,導致每一個換電站持續虧錢。於是光陽更沒有動力建新的換電站,導致用戶換電更不方便,就更不願意買光陽電動機車。此消彼長,就會擴大 Gogoro 換電網絡的規模。
因此對於 Gogoro 來說,若共享機車的使用頻次高,換電需求量大,反而更有助於擴大規模。一台每天在路上跑 8 小時的共享電動機車,比每天只跑 2 小時的自有機車更有價值。Gogoro 何樂而不為?這也是為何 Gogoro 歡迎其他廠商使用 Gogoro 換電站,並積極開發商用車市場,爭取物流、公家機關採用。都是為了擴大換電站的規模,降低單位成本。
而光陽的 DNA 是賣車,因此其始終無法真心推動換電 — 換電是一種長期服務。光陽更不可能真心地推動共享機車,打擊自己核心的機車銷售業務。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機車
回到共享機車服務來看,GoShare 切入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許多人不免想到「共享電動機車會否重演共享單車的泡沫?」
2015 年開始,從中國到美國冒出一波共享單車熱潮。台北街頭也一度被 oBike 攻佔。但後來熱潮退燒,中國的 ofo 一度傳言破產,摩拜單車則被收購。oBike 破產作收。但在美國與歐洲卻逐漸興起共享電動滑板車(electric kick scooter)與電動腳踏車(e-bike)的新一波熱潮。台灣則以共享電動機車為主,分別有 WeMo 與 iRent 投入。
現在 GoShare 推出包含換電網絡的共享電動機車服務,算是異軍突起。為何這類共享平台此起彼落,同時由腳踏車轉向電動載具?
根據美國共享平台獨角獸 Lime 的說法,是因為顧客喜歡:
Lime . . . 說 [由腳踏車轉向] 專注電動滑板車是因爲反應需求。
「顧客們用腳投票」該公司發言人說。「他們證明了 Lime 的電動車輛不只是新奇,而是一個導向公眾運輸的有彈性的連結。」
人們越來越習慣叫車,越來越不喜歡擁有車子 — 還要買車位、保險、維修等。城市的居民越來越不喜歡污染,也不喜歡車子佔用停車場與道路。可是在上下公眾運輸之間,還是需要走最後一哩,因此就出現各種共享載具平台。
率先出現的是最「低科技」的共享腳踏車。但大部分人懶得踩腳踏車。穿裙子與穿西裝的人也不喜歡揮汗騎車。有些人不會騎腳踏車。腳踏車也不適合高低起伏的地形。
因此電動滑板車繼之出現,不但更輕鬆、能上坡,在人行道上看起來也較無害。然而就出現電力的供給問題,導致業者必須每天晚上收集車輛,充電,再投放。這推高了營運成本,侵蝕原本就所剩無幾的利潤。
GoShare 算是第一個附帶充沛換電網絡的「最後一哩」交通服務。相較於腳踏車、滑板車,電動機車的另一個優點是屬於主流交通工具,有明確法規,可以自然「嵌入」現有交通體系。不像腳踏車、滑板車處於灰色地帶,常常在人行道上打擾行人。
也因此 GoShare 強調其最大的差異化在於使用體驗。
高度整合帶來優良體驗
GoShare 強調其能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根據 mashdigi 報導:
陸學森 . . . 強調一定會讓使用者以最簡單方式租賃使用,因此包含還車時的停車費用,或是騎乘過程發生車輛故障問題,都會由 Gogoro 負責。同時,藉由車輛定位與車輛管理系統同步,針對使用者刻意破壞車輛、拆解零件等行為都會即時回報,藉此減少車輛遭竊,或是隨意停放情況,若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完全沒電,同樣可以透過 app 尋求 Gogoro 官方協助。
. . . 陸學森認為目前 GoShare 服務運作模式,將比市面上已經存在的電動車共享使用服務更方便,藉由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與背後系統數據分析資源,加上 Gogoro 車輛本身使用設計,預期能帶來更好、更有趣的騎乘體驗。
高度整合的產品能提供好的用戶體驗。不過 GoShare 最大的體驗優勢倒不是 UI 上的巧思,而是有充沛的換電網絡作靠山。
目前的共享電動載具都有「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問題 — 用戶擔心車子會沒電。於是業者必須每天晚上收集車輛、充電,再投放。成本高且沒有效率。Gogoro 的換電網絡解決了此一問題。用戶自己就能快速換電。這不但大幅減少成本,也縮短車子的投資回收期。
而由於 Gogoro 一手掌握車子、電池與換電網絡的狀態,因此可以更輕鬆地調度車輛。例如可以在 app 上顯示「下一位用戶在您原定目的地的 500 公尺之外。是否將車開過去,領取 50 元折扣?」可同時減輕調度車輛與電池的壓力。
將固定轉為變動
說到底,Gogoro 做為一個平台,最大價值是幫助顧客把固定成本(fixed cost)轉為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例如用戶不必買機車(固定成本),可以按需租車(變動成本)。物流業者不用自建換電站與維修廠,直接租用 Gogoro 的換電網絡與維修服務。
顧客越多,Gogoro 的單位成本越低,越具有規模優勢。這使得顧客自己買車或建換電網絡的誘因更低,更傾向於直接跟 Gogoro 租用。就像 AWS 越大,單位價格越低,一般企業更不想從頭建自己的資料庫中心。
隨著交通市場逐漸整併,將更凸顯 Gogoro 這類整合型平台的價值。現在包括 Uber、Lyft 與 Google Maps 等都希望做「出行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讓用戶能在一個 app 中選擇公眾運輸、滑板車、機車,Uber 甚至是租車(如 Car2go)。「一站式服務」能大幅降低獲客成本,將是所有出行 app 的最終樣貌。而 Gogoro 掌握了出行的第一段需求,就在出行市場中佔有穩健的一席之地。
當然,代價是 Gogoro 花了大筆錢自建換電網絡。這看似「笨」的重資產策略,如今成為堅實的基礎,讓 Gogoro 能開花結果,向更多市場擴展。接下來 Gogoro 可以繼續組合模組,延伸出新的服務。我猜測的可能方向有:
- 外銷整套換電站+機車系統:如德國的 Coup
- 物流、送餐:提供交通載具
- 電子錢包相關如東南亞的 Go-Jek:延伸利用顧客資料
- 串連叫車平台如 Uber:延伸利用顧客資料
- 電動汽車、家用電池:延伸利用電池
在 Gogoro 初問世時,我稱之為「過去 10 年台灣最有企圖心的新創」。如今看來此一評價仍然適當,其企圖心還持續擴大!台灣也隨之成為交通領域的重要創新基地之一。接下來要看 Gogoro 能否外銷至國外,並且逐步轉虧為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