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政部力推數位身分證,卻遇到重重反彈。資安風險嚴重但明確,更深層的疑慮是如何保障人民的隱私。人民真正的擔憂是當資料被捲入巨大的系統之中,同時也失去對自己的掌控。
台灣內政部力推數位身分證,卻遇到重重反彈。資安風險嚴重但明確,更深層的疑慮是如何保障人民的隱私。人民真正的擔憂是當資料被捲入巨大的系統之中,同時也失去對自己的掌控。
科技產業從大型主機(mainframe)、PC、網際網路到手機,大約每 15 年就有一次大躍進。下一個大躍進的將會是什麼?這個寶貴的答案卻非常難以猜中。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試圖探索這個難解問題,並檢驗目前已知的線索。
Google 硬體發表會透露了兩種潛在的商業模式,能與整體策略更好地搭配。馬克佐伯格對美國政治人物喊話,卻反而點出臉書對於權力結構的顛覆性。
蘋果需要擔心的不是其隱私權的設計,而是品牌形象。Libra 聯盟成員相繼出走,但其真的有其他選擇嗎?《要塞英雄》直播黑洞,是行銷更是藝術。
臉書推出交友服務,試圖在擁擠的交友市場中,切出一塊較少平台服務的情境。Google 在蘋果發表會前公布蘋果的重大資安漏洞,蘋果的過度反應凸顯了其「資安」訴求的根本性弱點。
香港這個緊密、現代化的城市,正快速的建起抵禦監控的防禦網。從香港的第一線,張潔平說明香港民眾 5 年來對政府、社會運動以及科技的態度如何轉變。
香港「反送中」最鮮明的形象是戴著面具的示威者。示威者與當權者之爭,也將決定臉部辨識科技的未來。未來的街道或許會如同香港今日的景象。
臉書因允許資料遭濫用而被美國政府重罰 50 億美金。本期節目討論為何追逐資料只會越演越烈?以及為何政府難以規範資料的使用。
美國政府罰款臉書 50 億美金,遠低於資料交易所帶來的利潤。在重新建立隱私權準則之前,鋌而走險的企業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