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付錢給澳洲媒體,戳破《新聞媒體議價法規》草案的言不由衷。臉書堅持原則,並表士它應該跟澳洲媒體收費才對。真正的問題 — 該如何資助調查報導 — 卻沒有人討論。
澳洲揚言逼迫 Google 與臉書交連結稅。Google 揚言離開澳洲。傳統媒體遲遲無法消化網路帶來的衝擊,走向尋求政府救濟的道路。
Pornhub 僅接受加密貨幣,凸顯中心化平台的濫權,以及平台與性工作者的不平等。OnlyFans 創造成人產業的零工經濟,更一步步往主流媒體邁進。
你是否隱隱覺得:
1. 有許多重要的事正在發生,你卻無法掌握狀況?
2. 你覺得重要的事,只引發一些小漣漪,就煙消雲散?
3. 你在網路上很容易跟人聊起來,和家人的共通話題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淺?;
關鍵是我們的腦活在虛擬世界,身體卻在實體世界。實體世界資源的限制,決定了有階層、有組織,也有秩序。然而虛擬世界是自由、匿名、無階級的,因此也是分散的。當人們不再有共同的關注焦點,就失去了集體的背景知識,也沒有集體性。即便是同一層樓的鄰居,其「大腦」可能活在南轅北轍的世界。世界越加缺乏秩序,人就越沒有安全感。
網路許諾自由,卻同時帶走了社會的共識。當人們無法集體判斷事件的重要性,再重要的新聞都很快的煙消雲散。這動搖實體世界的根本基礎,讓人們因失序而感到深深的不安。
聲音是最早被科技衝擊的媒體,卻也是被科技「輕輕放過」的媒體。如今科技又再度眷顧聲音,將創造全新的內容形式、商業模式與產業結構。
蘋果日報訂閱制名存實亡,不讓人意外但讓人感嘆。訂閱與廣告支撐媒體的價值不同,因此差異化策略也不同。更重要的問題是深度調查報導如何存活?
澳洲政府設立網路平台行為準則,要求 Google 與臉書付費給媒體。法國政府則是重提「連結稅」,要求 Google 在連結媒體時付費。兩者的出發點很好,但手段錯誤,而且沒有顧慮到最重要的角色的心情。
疫情衝擊媒體,但結果大不相同。有些媒體多了流量少了廣告。有些少了聽眾但多了開發者。還有些公司逐步切割硬體事業。
2019 年最「熱」的媒體,正是近年隨著無線耳機以及 podcast 而快速竄起的媒體:聲音。在你耳機中的輕聲細語,卻更深刻的改變個人,以及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