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業到壟斷,從員工理念到國家政策,從社會文化到個人健康,科技貫穿影響世界的每一個層面,使每一個現代人的旅程都非同凡響。
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發佈第 32 屆新創團隊,從中可觀察到數個明顯的新趨勢。從電動裝置到太空,API 服務到無程式碼(No Code)工具,新創源源不絕的切入更多領域。
中國問答平台知乎在紐約公開上市。本文討論一個文字問答平台,如何擴展到更多客群,摸索出多樣化的商業模式。
臉書、Twitter、Spotify 與蘋果相繼參戰,付費內容躍升為主流的媒體商業模式之一。平台下一個階段的競爭是深化服務內容創作者,並從中賺取超額的報酬。
Google 付錢給澳洲媒體,戳破《新聞媒體議價法規》草案的言不由衷。臉書堅持原則,並表士它應該跟澳洲媒體收費才對。真正的問題 — 該如何資助調查報導 — 卻沒有人討論。
澳洲揚言逼迫 Google 與臉書交連結稅。Google 揚言離開澳洲。傳統媒體遲遲無法消化網路帶來的衝擊,走向尋求政府救濟的道路。
Pornhub 僅接受加密貨幣,凸顯中心化平台的濫權,以及平台與性工作者的不平等。OnlyFans 創造成人產業的零工經濟,更一步步往主流媒體邁進。
你是否隱隱覺得:
1. 有許多重要的事正在發生,你卻無法掌握狀況?
2. 你覺得重要的事,只引發一些小漣漪,就煙消雲散?
3. 你在網路上很容易跟人聊起來,和家人的共通話題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淺?;
關鍵是我們的腦活在虛擬世界,身體卻在實體世界。實體世界資源的限制,決定了有階層、有組織,也有秩序。然而虛擬世界是自由、匿名、無階級的,因此也是分散的。當人們不再有共同的關注焦點,就失去了集體的背景知識,也沒有集體性。即便是同一層樓的鄰居,其「大腦」可能活在南轅北轍的世界。世界越加缺乏秩序,人就越沒有安全感。
網路許諾自由,卻同時帶走了社會的共識。當人們無法集體判斷事件的重要性,再重要的新聞都很快的煙消雲散。這動搖實體世界的根本基礎,讓人們因失序而感到深深的不安。
聲音是最早被科技衝擊的媒體,卻也是被科技「輕輕放過」的媒體。如今科技又再度眷顧聲音,將創造全新的內容形式、商業模式與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