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航空離譜的拖乘客下飛機,是因為聯合航空仍然會繼續賺錢。Uber 重返台灣,交通部的第一個反應仍然是保護車行。
YouTube 與 Google 分別推出迥異於原始架構的商業模式與功能,反應了原本的作法已經碰到瓶頸。YouTube TV 是另一個 OTT。而 Google 的檢查事實 (fact check) 功能則是在為「無螢幕」時代做準備。
以優質長篇報導聞名的香港端傳媒傳出裁員 8 成;同時,仰賴聚合他人內容的中國今日頭條則是估值達到 110 億美金。極端的對照,反應的是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Apple Pay 在台甫登場就有 7 家民營銀行熱烈支援,是台灣難得一見的科技產品熱潮。而銀行爭相幫蘋果抬轎,看似可望隨著新科技水漲船高,其實更是確認了金融業退居第二線的地位。
10 年前,台北市的富錦街肯定不適合開店。雖然這裡綠蔭盎然、街道整齊,但畢竟是一個捷運不到,公車也難以進入的小街。今天,一個沿著富錦街展店的生活消費集團,獲得 VC 的百萬美元投資,並喊出了目標 IPO。
實體商店正在普遍的凋敝中。但是電商的祖師爺 — 亞馬遜 — 卻已經默默的開發了書店、家具店、3C 店、便利商店以及生鮮超市等 5 種實體店了。本文討論從網路出發的實體店,為何與傳統店面很不一樣。
YouTube 廣告主抗議自己的廣告被擺在有爭議性的影片之上,其實問題根源與 Facebook 的假新聞相同。關鍵評論網完成 B 輪募資,真正的對手不是新媒體。
摩拜單車的分析引來讀者迴響,我回應關於硬體成本的問題,以及台灣的捷安特是否有機會。另外,我分析今年的「科技的設計報告」(Design in Tech Report 2017)
中國從 2015 年起掀起了共享單車大戰,被喻為是繼「百團(購)大戰」與「滴滴、快滴、Uber 之戰」以來,中國最有看頭的補貼戰。我分析兩家主要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的差異,以及台灣的捷安特在其中的定位。另外,Netflix 持續創產業先河,深耕小螢幕影片。
社群媒體帶來新型態的假新聞。面對假新聞,台灣其實有額外的劣勢,那就是社群平台都屬於外國公司。假設 Facebook 不配合台灣政府的要求,難道政府要像對 Uber 一樣,把它們趕出台灣嗎?那可能會造成台灣史上最大的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