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2019 / 公開文章 / 文章 / 評析

從迪士尼到 Netflix — 多方變現到孤注一擲的策略演變

閱讀時間 10 分鐘

迪士尼展現實力

Netflix 最新一季財報不佳,股價下跌。股價下跌的其中一個外部原因,是對手迪士尼展露了雄厚實力。根據關鍵評論網報導:

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今(21)日於聖地牙哥動漫展中(SDCC),由總裁凱文.費吉(Kevin Feige)正式公布「漫威電影宇宙第 4 階段」所有電影作品推出計畫,除了廣受影迷喜愛的《黑寡婦》、《奇異博士》、《雷神索爾》、《洛基》都將有新作之外,為了增加漫威電影宇宙的多元性,漫威工作室將推出首部華人英雄電影《上氣》,並邀請到港星梁朝偉扮演片中反派 . . .

除了電影之外,更直接威脅 Netflix 的是影集片單,包括(關鍵評論網):

影集

1.《獵鷹與酷寒戰士》(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2020 年秋天
2.《汪達與幻視》(WandaVision):2021 年春天
3.《洛基》(Loki):2021 年春天
4.(編按:原文誤植《奇異博士2》電影為影集)
5.《WHAT IF…?》:2021 年夏天(編按:此應為平行宇宙之動畫片)
6.《鷹眼》(Hawkeye):2021 年春天

片單排到 2021 年,自然是希望推動觀眾訂閱迪士尼將於今年 11 月上線的自有影音串流平台 Disney+。若再算上迪士尼、皮克斯以及盧卡斯影業品牌的自製影集,陣容更加壯大。

除了 Disney+ 之外,由 AT&T 資助的 HBO Max 也將於今年底上線。而華納影業與 NBCUniversal 合資的串流平台(名稱未定)將於明年上線,因此也從 Netflix 抽回了知名喜劇《六人行》(Friends)與《我們的辦公室》(The Office)的授權。今年底至明年初將是串流平台之爭最炙熱的時刻。

關鍵戰役在即,Netflix 的財報卻令人擔憂。根據數位時代報導:

在影音串流(OTT)爭霸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Netflix 在今(18)日台灣時間凌晨 4 點,公布 2019 年第二季財報。

在這一季,雖然 Netflix 營收達 49.2 億美元、年成長率為 26%,但影音串流平台其中一項最關鍵的指標無疑是「付費會員」,Netflix 離單季新增 500 萬會員的預期差了近一半,在大本營美國,會員還未增反減,8 年來首次「倒退嚕」,流失 12.6 萬名美國用戶。

Netflix 原本預估本季新增 5 百萬訂戶,結果只增加了 270 萬。美國訂戶數還降低。競爭者想必見獵心喜,看見 Netflix 終於出現敗相,覺得有機可趁了吧?

競爭還沒開始

正好相反。Netflix 如果成長停滯,反映的是「最容易取得的」訂戶已經都取得了,接下來取得顧客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如果認定串流市場已經飽和,對還沒進場的迪士尼、HBO 等將是更大的噩耗。

幸好,Netflix 認為只是一時預估失誤而已。根據 Netflix 股東公開信,Netflix 認為第二季預測失準是因為:

  1. 第二季是傳統淡季。
  2. 第一季訂戶增長太高,「吸走」第二季的成長。
  3. 本季缺乏強有力的戲劇帶動訂閱。
  4. 調漲定價有稍許影響。

Netflix 相信接下來的成長會步入正軌,也沒有調降全年訂戶增長的目標。其他競爭者應該可以鬆口氣(?)

Netflix 真正的挑戰還是在年底。隨著 Disney+、HBO Max 上線,再加上原有的 Amazon Prime Video、Hulu 的競爭,以及 Apple TV+ 從旁攪局,將導致行銷成本大幅提高、製作成本也飆高。同時,Netflix 失去迪士尼、福斯與 NBC 的內容,將前所未有的空虛。訂戶增長將顯著降速。

此外,Netflix 將面對嚴峻的價格競爭。Netflix 平均價為每月 $12 美金,高於 Disney+ 的 $7 美金,略低於 HBO Max 的 15 美金 — 但後者會與有線電視套餐搭配,因此「加購價」應該較低。另外,Amazon Prime 為 $6 美金。

在所有平台之中,Netflix 是唯一「純」做影音串流的平台。別的平台都可以跟其他服務綑綁。例如 Disney+ 可以跟迪士尼樂園門票綑綁,HBO 與 NBC 都可以跟有線電視搭配,而亞馬遜 Prime 當然本身就是一個包含多種服務的套餐。進一步壓縮 Netflix 空間。Netflix 的股價將進一步重挫。

那將是 Netflix 最黑暗的時刻,但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接下來 Netflix 將漸入佳境;或者更正確地說,是其他平台在甜蜜期之後,將會發現自己正步入地獄之中。

歡迎來到地獄

這個地獄就是 Netflix 現在身處的財務地獄。所有平台的財務長都將必須壓著自己的高血壓,寫出如以下的文字(Netflix 股東信):

2019 第二季用於營運活動的淨現金為 5.44 億美金 . . . 自由現金流為 5.94 億美金 . . . 。我們仍預估 2019 全年自由現金流為負 35 億美金,並預估 2020 年將較佳。從 2020 年開始,我們將逐步透過提高訂戶數、營收與營業利潤來降低自由現金流的缺額,邁向正向自由現金流。在此之前,我們將持續透過高配息債來支持製作內容成本。最近我們發行了兩檔 10.5 年期債,分別募資 12 億美金(3.875% 年息)與 9 億美金(5.375%年息)。

原因是拍影片就是一個現金流很差的生意。必須先花一大筆錢拍好,直到上映之後才能賺回來。有時還賺不回來。

串流平台的現金流更差,因為每個月只能從一家訂戶收到 $6 ~ $15 美金,不像電影院是每一個人一部電影就可以收到 $10 美金。

反過來說,訂戶越多,拍片的回收越快。因為每一部電影分攤到每一個訂戶身上的單位成本越低。同樣是花 1.5 億美金拍一部阿湯哥主演的片,Netflix(擁有 1.5 億訂戶)只要讓所有訂戶願意為此多訂一個月就回收近 10 倍(以月費 $10 美金計算)。但一個只有 1 千萬訂戶的平台卻是肯定虧本的。事實上 Netflix 可以每一個月拍 10 部,競爭者怎麼算都無法跟進。

所有批評 Netflix 舉債高、現金流差的人,沒有注意到以後競爭者的現金流只會更差。Netflix 現在不要命地舉債做內容,是因為現在獲取顧客的成本低,抓到一個是一個。等到其他家投入戰場,所有平台的獲取顧客成本都會一齊提高。

當然,迪士尼、HBO、NBC 等手中都有一些既有的內容(IP),已經完成回收,沒有額外的製作成本。它們也都有自己既有的獲客管道,包括有線電視、院線、遊樂園等。這些可能足以帶進初期的 1 千萬個訂戶。

但接下來呢?當訂戶看完了《復仇者聯盟》、《冰與火之歌》與《六人行》之後,還有大把的時間要殺;要怎麼繼續餵飽他們?那時平台才會認真地想想,自己 1 千萬訂戶的單位成本值不值得跟 Netflix 1.5 億訂戶繼續拼下去?

許多人此時會問:「如果光靠訂閱費不夠,可以收廣告費啊?或是做 IP 經濟,賣周邊產品、手遊?」

有趣的是,Netflix 對這類「分散營收」策略卻完全沒興趣。

置入是為了口碑

Netflix 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第三季出現了一些產品置入。但 Netflix 卻強調跟提高營收無關(股東信):

產品置入與遊戲不是營收目標。我們正在建立授權與品牌合作的能力,目的是優化粉絲與觀眾的互動,而不是最大化營收。例如,在《怪奇物語》第三季中,我們與一線品牌如可口可樂、Nike、漢堡王以及 Baskin Robbins 等建立了強大的連結。在 E3 電玩展,全年最大的遊戲活動,我們宣布了新的怪奇物語手遊,其奠基於我們將上映的新節目 Dark Crystal: Age of Resistance . . . 以及與 《要塞英雄》(Fortnite)製作商 Epic Games 的合作。. . . 這些遊戲的目的是為了建立節目的粉絲量,並不是將遊戲視為新事業。

執行長 Reed Hastings 在財報說明會上也再次重申,他們沒有要賺遊戲錢。做遊戲以及在影片中置入產品,都只是為了讓觀眾更親近內容。但 Netflix 只專注於一種營收:訂閱費。

為何 Netflix 不效法迪士尼,從周邊產品賺錢?那是因為 Netflix 發現直接從觀眾手中收錢更快。

兩種飛輪

「迪士尼模式」是建立在企業難以掌握顧客的舊典範之上,因此必須靠各種內容型態來輪番驅動消費。但 Netflix 透過網路,可以直接從每一個觀眾收錢,毛利更高也更穩定。

Reed Hastings 在財報說明會上回答

. . . 目標是讓更多人期待《怪奇物語》。那他們就會加入 Netflix。他們會跟朋友討論。相較於去年,今年我們新增了 50 億美金的訂閱收入,相當於全部毛利,而這超過史上任何娛樂公司的成長速度。

我們要讓這引擎持續運轉,持續增加新訂戶,而不是分心到其他的營收來源,那些營收加起來也不到一年 50 億美金。我們的核心目標是創造各種周邊的機會、置入、顧客的接觸點,讓許多人都能感受到《怪奇物語》的能量,讓更多人加入。我們整體上有(從周邊中)變現,但是是從我們巨大的引擎中變現,而不是從附加的載具。

Netflix迪士尼都有飛輪(flywheel),但引擎不同。

迪士尼是「遍地開花」策略:推出一部賣座電影,從周邊來擴大營收。其引擎是 IP,也就是角色。作法是先讓人們對角色產生情感,再衍生更多變現機會。這些利潤又給予迪士尼資源創造更多 IP。

Netflix 是「萬眾一心」的策略:不論是推出影集、周邊或是異業合作,目的都是提高 Netflix 的訂戶數。其引擎是平台本身。做法是推出一部影集,裡面置入可口可樂飲料。接著在可口可樂的貨架上,推銷影集,以及間接推銷 Netflix。手遊也是為了創造討論聲量,讓更多人覺得「我不訂 Netflix 就無法參與討論」。

由此推論,迪士尼與 Netflix 的內容取向也會大不相同。迪士尼的 IP 必須感動人心,讓人流淚走出電影院;但 Netflix 平台只要讓人不會取消訂閱就好了。後者聽起來平淡無奇,一家一個月也只收到 10 美金,但累積下來卻能達到一年增加 50 億美金營收。

未來我預測有三種串流平台能夠存活:

  1. 自給自足,專門服務「家庭休閒時光」的娛樂平台,如 Netflix。
  2. 廣義的娛樂企業,利用串流平台作為家中的第一接觸點(touch point),如迪士尼。
  3. 補貼內容(虧損)來帶動其他服務的平台,如亞馬遜及蘋果。

串流平台之爭將進入高潮的尾聲。挑戰者蓄勢待發,而 Netflix 籌備多年也是為了這奮力一搏。切勿轉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