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直播時代,回到最自然的互動

美國非裔男子卡斯提爾(Philando Castile)在車內遭臨檢警察射擊四槍,送醫不治。坐在副駕的女友以 Facebook 直播過程,影片掀起全美大規模示威抗議種族歧視。其中在達拉斯的一場示威有五名警員遇襲身亡。昨晚路易安那州三警遭槍襲,亦可能有關。Link


不過,Facebook 並未因此減緩推廣直播的速度。最近公布三項新的直播功能,包含讓兩地的使用者共同直播、設定觀眾等待的「等候室」,以及開放「變臉」app MSQRD(Link)。YouTube 亦不落人後,在手機 app 上推出一鍵直播功能Link)。直播平台 Twitch 則推出「吃飯直播」專屬主題。Link

5

按下 Youtube 內紅色按鍵後可開始直播。圖:YouTube

最近許多直播相關的新聞,讓人目不暇給。我試著先做一個大方向的整理,再說明這些動作的策略意義。

先想像你剛走進一個非常盛大的派對 —— 比如說像電影《大亨小傳》中的城堡狂歡。拘謹的你,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打量環境,看哪一個聊天的圈圈比較值得加入。第二,選定圈圈切入,開始自我介紹,包括姓名、工作等,並且聊一些一般性的話題。第三,與喜歡的人各自帶開,到私密的角落做更深入的互動。

網路是一個超級大的社交盛會,因此當然也有這三個需求。

其中,率先發展成熟的是服務第二階段的工具,也就是 Facebook、Twitter 與微信。這些平台的價值,便是協助人們快速的「自我介紹」。它們解決的是一種資訊問題,也就是釐清「你是誰」、「你的工作為何」、「你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等問題。因此 Facebook 的介面很偏重「表格」與「選擇題」。它要求使用者填寫家人、喜歡的藝人、工作職位等。幾乎有點像公家單位的表格了。這是因為 Facebook 服務的是最公眾化,也是最容易用文字記載的需求。

多虧這些平台的努力,我們今天大致把資訊都填完了。現在每個人都有至少一個網路的「官方」帳號,不是在 Facebook,就是在微信。此時我們結束社群平台的資訊時代,進入體驗時代,開始發展第一與第三階段的工具。

服務第一階段的工具,是 Twitch、Livehouse.in、17 等「一對多」的直播平台。我們在這些平台圍觀、張望,觀察圈圈的互動,挑選喜歡的主題或人。當然 Facebook、Twitter 以及 YouTube 開發直播工具,也是一種自然的擴張市場。

而服務第三階段「各自帶開」的工具,則是 Snapchat、LINE 等,可以「閱後即焚」的即時訊息 app 。當人們在 Snapchat 上聊完天後,這一段影音就銷燬,不復存在。這更像真實世界的互動。人們平常在路上碰面,講完話之後,也不會有人錄影存證。正因為這段互動只存在於當下,因此值得在乎。

若將 Facebook 放一邊,Twitch 與 Snapchat 等直播工具放另一邊,兩相對照,會發現明確的差異。Facebook 是一個官方的、公開的、面向大眾的平台。人們在 Facebook 上會呈現最好的自己,因為所有的活動都將留下紀錄。可是在 Twitch 與 Snapchat 上,很少人會填寫姓名、工作等資料。重點已不在資訊交換,而是在互動的剎那。

理解了這些不同工具的特質,就比較能掌握今天挑的四則新聞的意義。

當槍擊的被害者要討回公道,必然訴諸 Facebook;它的公眾性決定了訴求的嚴肅性。我在「VR 虛擬實境時代的第一天」中也曾提到,當傳遞感受的方式改變,必將改變政治與文化的基本價值。

其他三則新聞則顯示直播平台快速成熟。成熟的表現之一是垂直化。例如 Twitch 開始切入另一個大市場 —— 吃飯直播。上週來台的 YouTube 創辦人陳士駿,其創立的 Nom 也是吃飯直播 app。吃飯天生是一個社交行為,也是一直佔據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與 YouTube 內容的大市場。

成熟的另一個表現是有更多創作工具。Youtube 提供一鍵直播,以 Facebook 提供變臉 app,就像 Instagram 提供濾鏡一樣,都是為了讓人更自由的表達自己。參加城堡狂歡時,人會盛裝打扮;在體驗時代,當然也需要裝扮工具囉。

本篇為科技島讀公開文章,想獲得更多科技商業趨勢分析,可直接點擊下方黃色小島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