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台 Deliveroo 退出台灣,集中資源回防母市場。加密貨幣交易所龍頭幣安(Binance)大手筆併購價格平台,在蕭條的景氣中顯得獨樹一幟。
Zoom 風波不斷,肇因於其新創追求成長的心態,以及過去的產品前提不敷使用。中國瑞幸咖啡自爆虧空 22 億人民幣,連帶拖累中國企業的信用。
Zoom 又爆出侵犯隱私的消息,凸顯的是新創轉大人的痛苦。Zoom 的中國背景讓其不受信任,難以自辯。華為與中國政府倡議建立新的網路,隱藏的目的大家都知道。
疫情衝擊媒體,但結果大不相同。有些媒體多了流量少了廣告。有些少了聽眾但多了開發者。還有些公司逐步切割硬體事業。
全球首屈一指的加速器 Y Combinator 在全球經濟烏雲籠罩的時刻,發表了 2020 冬季的畢業團隊。這一批新創面臨最艱難的環境,但存活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新一代支柱。
矽谷知名加速器 Y Combinator 推出 2020 年畢業新創團隊。越是動盪的年代,越需要新血挺身而出。
Slack 不擔憂 Teams,因為溝通成本還是太高。美國聯準會再次出手,預防企業大量跳票。台灣「電子圍籬」系統受到讚賞,但圍籬太多不是好事。
在家上班成為主流,連帶的影響到工作軟體、串流平台與電信商的佈局。南韓「N 號房」醜聞震撼國際,最駭人聽聞的是「大眾」都是加害人。
疫情來襲,家中應該囤積什麼物資? 檢視身邊的 6 大必備物資,會發現全都仰賴更複雜的基礎體系的支援。這些基礎體系就像是供應給心臟的血管,維持每一個人的生存。此次疫情凸顯了這一套血管系統的兩大弱點:人與集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