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公佈第二季財報,宣布營收成長減緩,資本支出增加,導致股價重挫超過 20%。然而 Facebook 的策略看得更長期,因為它真正重視的是另一個數字。
經歷一連串風波後,Facebook 確立了兩大策略的校正,明確的回歸自己的出發點。英國遊記部落格新創 Culture Trip 抓住了紅利期,成功的完成高額募資。
Facebook CEO 馬克佐伯格至國會聽證,讓國會議員臉上充滿問號,不知該如何拿捏 Facebook。這是新型態的壟斷,壟斷的是虛擬的資源 — 資料。因此需要新的觀念來處理。
Facebook 壟斷、侵犯隱私權,因此政府應該有更嚴格的法規,甚至將資料權交給個人擁有。這種想法太單純,而且會有反效果。
本文討論兩位科技公司 CEO 如何在逆境中重新定位公司,並透過公開發言以及組織調整傳達願景。
Facebook、Google、Twitter 與 MailChimp 紛紛禁止 ICO 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內容,反而給區塊鏈產業更大空間。Uber 與 Tesla 分別傳出自駕車致命事故,真正的問題卻是人治。
叫車平台的區域霸主格局確立,但對有些人來說反而是機會。Facebook 平台化的策略失敗,微信成功。指責 Facebook 洩露個資最利的媒體,正在洩露個資而不自知。
繼 Uber 之後,Facebook 也從過去的野心撤退,試圖挽回用戶的信任。光陽推出 Ionex 電源網系統希望爭取政府的換電站補貼。問題是它既不是網,亦不是換電站。
蘋果始終無法根本性的提昇 Siri,Facebook 始終無法尊重用戶的隱私,都是源自於其先天的盲點。
旅遊網 TripAdvisor 重演所有第一代資訊聚集者平台的瓶頸,要找出新的成長動能。美國起訴干預政局的俄羅斯組織效果無力,值得台灣未來選舉引以為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