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實體資產通膨,數位資產也迎來熱錢湧入。直播影片、數位藝術與獨特時刻,都可以用區塊鏈做成獨一無二的數位資產。然而更長期的趨勢是實體與虛擬交容,使數位資產成為真實。
台灣獨角獸遲遲難產,讓人擔憂輝煌的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後繼無人。相較於以色列、芬蘭、烏克蘭、新加坡等在軟體領域各據地盤,台灣軟體業至今無法破繭而出,更啟人疑竇。島讀邀請成功創業家黃耀文,一起從產品定位、資本、人才等面向,分析台灣新創的錯過與值得。
「金融的價值是管理集體價值記憶,以及為市場供給信任」— 臧正運。然而當區塊鏈、網路平台等科技分食記憶的管理權、替代供給信任,金融業的價值隨之消損。其實質權力來源 — 政府 — 必須奪回主權,因此紛紛試驗央行數位貨幣,也試圖透過法規與拆分限縮科技業的權力。政府、金融業、資訊業三方如何達成新的平衡?
Twitter 與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都不想當平台,而想要開發開放的網絡。但時間點不同:Twitter 已經想要甩脫集中帶來的包袱,金融壹帳通才正在拉攏第一批用戶。
1,500 萬的搶劫案,反映的是加密貨幣的匿名性仍不完美。歐洲電動機車服務 Coup 收攤,讓人擔憂台灣 GoShare 與 WeMo 的前景。政府該扶植獨角獸還是隱形冠軍,還是都做?
美國國防部擔憂台積電造成國家安全威脅。美國國會擔憂 Libra 造成國家安全威脅。中國政府打算用數位人民幣造成國家安全威脅。
蘋果需要擔心的不是其隱私權的設計,而是品牌形象。Libra 聯盟成員相繼出走,但其真的有其他選擇嗎?《要塞英雄》直播黑洞,是行銷更是藝術。
Google 意外宣布達成「量子霸權」,又馬上收回。量子電腦有很大的潛力,但困難的是要控制運轉的穩定。南山換新骨幹系統,導致錯誤連連,顯現控制組織的複雜度也不遑多讓。
世界越混亂,區塊鏈代表的不可磨滅、去中心化等價值反而顯得越可貴。在區塊鏈大起大落的 6 年之中,MaiCoin 集團逐步成長成包含 4 個品牌,橫跨貿易、交易所、技術服務以及對沖基金的集團。本文藉由專訪創辦人劉世偉,理解區塊鏈與世界交織的前景。
深偽(deepfake)技術快速發展,偽造的照片、影像與聲音越趨精細,造成財物損失與名譽的傷害。然而人們需要一些偽裝才能活得更有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