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瘋投資美股、科技股,甚至是加密貨幣,反映了貨幣寬鬆的副作用,也說明了科技故計重施,又一次的解放了有限的資源。
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申請上市,從流程到說明書的封面處處都標新立異。其無疑的將會賺很多錢,問題是會否被更大的區塊鏈浪潮吞沒。
隨著實體資產通膨,數位資產也迎來熱錢湧入。直播影片、數位藝術與獨特時刻,都可以用區塊鏈做成獨一無二的數位資產。然而更長期的趨勢是實體與虛擬交容,使數位資產成為真實。
Clubhouse 抄襲者眾,顯示社交平台已經是成熟的產業。Clubhouse 要迎戰兩個軸線的競爭者,關鍵在於強化口語的特色。
Google 付錢給澳洲媒體,戳破《新聞媒體議價法規》草案的言不由衷。臉書堅持原則,並表士它應該跟澳洲媒體收費才對。真正的問題 — 該如何資助調查報導 — 卻沒有人討論。
貝佐斯將從亞馬遜的 CEO 之位退下。在他帶領亞馬遜的 27 年間,亞馬遜從一間網路書店,長成橫跨網路與實體、B2C 與 B2B,且持續產生創新的科技巨擘。
特斯拉買進 15 億美金比特幣,是為了避險還是為了投資?兩者其實有很大的共通點:都是反身性的受益者。
Clubhouse 一飛沖天,重演當年 Gmail 與臉書擴散的盛況。其降低了用戶的摩擦力,收割空曠的市場,為聲音社交奠定基礎。
澳洲揚言逼迫 Google 與臉書交連結稅。Google 揚言離開澳洲。傳統媒體遲遲無法消化網路帶來的衝擊,走向尋求政府救濟的道路。
線上券商 Robinhood 停止交易 GameStop 股票,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散戶?真正的反派往往不是邪惡的組織,而是系統、誘因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