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以近 200 億美金併購 Nuance,目的是切入醫院,取得第一線的醫療資料。隨著垂直領域的 AI 服務起飛,新的整併潮也會隨之而來。
Adobe 蒸蒸日上,但設計工具市場仍然百花齊放。從 Sketch、Canva 到 Figma,新一代設計工具把眼光放向設計的不同層次,重新設計自己的技術架構。
小米與 Vizio 電視都寄望從廣告賺錢,預示了物聯網帶來的可能不是方便,而是窺伺與糟糕的介面。
纏訟十年的 Google 與甲骨文著作權之爭終於落幕。美國最高法院判決 Google 抄襲 Java 的 API 是合理使用。雖然軟體社群集體鬆一口氣,但可能無意間培養了新的惡性競爭方式。
臉書又傳個資外洩,倒楣的是用戶,必須換用更強的資安防護措施。Spotify 果然踏入即時語音市場,但其切入點是協助創作的工具,而不是新的互動方法。
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發佈第 32 屆新創團隊,從中可觀察到數個明顯的新趨勢。從電動裝置到太空,API 服務到無程式碼(No Code)工具,新創源源不絕的切入更多領域。
中國問答平台知乎在紐約公開上市。本文討論一個文字問答平台,如何擴展到更多客群,摸索出多樣化的商業模式。
臉書、Twitter、Spotify 與蘋果相繼參戰,付費內容躍升為主流的媒體商業模式之一。平台下一個階段的競爭是深化服務內容創作者,並從中賺取超額的報酬。
不是每個人都會寫程式,但每個人都需要能客製化的使用電腦。因此無程式(No Code)工具應運而生。新一代 No Code 平台不僅解放非技術人員的生產力,更將挑戰傳統軟體平台。
疫苗開打,人人都想拿到疫苗護照。這不僅牽動政治角力,也牽動產業與學科之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