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2019 / 公開文章 / 文章 / 評析

收入分潤協議:做一個投資夢想的小天使

閱讀時間 10 分鐘

我有個預感:將來我花在投資國片的錢會比看國片更高。因為昨天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推出新的文創投資方式。根據 INSIDE 報導:

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今天舉辦 5 週年記者會,宣布重啟「天使放大」子公司鎖定文創產業,進軍投資型集資領域;除了目前正在跟文策院申請第一筆資金之外,也公布《魔法阿嬤 2》、《植劇場 2》,以及無光晚餐執行團隊「驚喜製造」等首波投資對象。

天使放大將由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廖薏淳出任執行長,其「投資型集資」意旨收益回報型融資,跟股權式投資不同,將直接以單一部電影、遊戲 case by case 的專案型方式,對文創團隊的作品收益直接進行投資,並以 6%~30% 權利金的方式回收;若金額在 100-300 萬內會由天使放大直接投資,但 300-3000 萬則會由資金切成一口一口,並由天使放大協助進行群眾募資;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表示,未來將瞄準影劇作品、獨立遊戲進行投資。

貝殼放大是群募顧問公司,協助新創募到更多錢。「天使放大」應該是關係企業,基本上是一個基金管理公司。「天使放大」投資換到的不是股權,而是未來營收的分潤,分潤比例 6% ~ 30%。最高回報上限是投資額的 1.5 倍,最高 5 年為期。如果 5 年內分潤回收沒有超過投資額,「天使放大」就虧了。

[按:天使放大來信說明,分潤條件會隨專案而調整。]

在美國這叫「收入分潤協議」(Income Sharing Agreement, ISA),最近越來越熱門。本週我分析的 Hahow,以及過去討論的 Lambda School 都採 ISA 模式。

ISA 是一個介於「債」與「股份」之間的募資工具。傳統上企業需要錢的時候有兩個方法:發債與賣股票。兩者的差異在風險的高低,而風險的高低取決於資訊的多寡。

債適合風險低、資訊多的情況。

想像你是一個富二代,想要點現金買跑車,但不想減少資產。你可以用手中的台積電股票為抵押,跟銀行借錢。銀行樂意用很低的利息借你,「資金成本」(cost of capital)很低。因為至少有 5 個理由:

  1. 你跳票的可能性低(富二代嘛)
  2. 銀行很容易確認你的確持有股票
  3. 銀行很容易判斷股票的價值
  4. 承上,其他銀行也願意借錢給你 — 競爭者多
  5. 承上,銀行容易轉賣你的這一筆債務 — 流動性高

穩定的大公司喜歡發債。募到錢之後,公司可以擴大投資,賺更多的錢。銀行則只願意買大公司的債。最好債還有明確的資產作為抵押,例如土地、廠房、股票等。此外,公司發債不需要稀釋股本,也不會多出一個需要伺候的大股東,能讓經營層耳根清淨。

只要借錢的人定時支付利息,債是一個對雙方風險都很低的工具。但風險低也代表潛在報酬(upside)低。銀行從這一筆投資中頂多只能賺到利息。

股票

股票則適合風險高、資訊少的狀態。新創募資正是如此。新創面對相反的 5 個不利條件:

  1. 新創倒閉的可能性很高
  2. 投資人很難確定新創是否掌握資產(人才、技術等)
  3. 投資人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勉強判斷新創的價值
  4. 潛在投資人少 — 缺乏競爭
  5. 新創股份難以轉賣 — 流動性低

專業的新創投資人,也就是創投,用至少 3 個方式來降低風險、提高潛在報酬:

  1. 只投資有機會贏者全拿的「全壘打」型新創
  2. 換取股權,當新創擊出全壘打時賺大錢
  3. 投資多家新創,分散風險

最後一項值得詳細說一下。假設「全壘打」的機率只有 1%,但全壘打的報酬是 1 萬倍成長 — 1 元的股票變成 1 萬元。那麼如果一位投資人只投 10 家新創,其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全賠光。但如果平均投資 100 家,投資報酬率的期望值是 100 倍。

當然,前提是每一個投資案互相獨立。這在真實世界很難辦到。但研究的確指出分散投資有助降低風險。天使投資平台 AngelList 最近發表研究,指出 90% 的天使投資人應該平均投資每一個新創

因此,股票更適合想贏者全拿的新創,或至少潛在市場非常大。卻不適合「作品」類的新創,如電影、展演、小說、餐廳等。許多實體商品其實也不會贏者全拿。我買一個馬克杯、看一部電影,並不影響其他馬克杯或電影的銷售。這類新創如何募資?

ISA

「作品」類的優勢是現金流好。第一天賣就有錢進來。對投資者來說,至少回收期短,資金可以快速地再投資。

「天使放大」此次採用 ISA,就適合現金流生意,例如文創。ISA 本質上是一種債,只是風險更大 — 有可能跳票 — 潛在報酬也更高。對被投資人來說,ISA 也比較友善。只要在收錢時再分潤即可,成本也會隨營收調整。而且投資人會協助被投資人盡快成功,大家都盡快分錢。

附帶一提,科技島讀也與矽谷媒體 The Information 簽署 ISA。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希望 The Information 介紹矽谷的資源。

「收入分潤」行之有年,在合夥制(partnership)組織特別常見。貝殼放大原本應該也有從群募抽成的收入。因此這次把「天使放大」獨立出來,最重要的創新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擴大了可投資的項目範圍,以及擴大了投資人的供給。如前面引言提到:

若金額在 100-300 萬內會由天使放大直接投資,但 300-3000 萬則會由資金切成一口一口,並由天使放大協助進行群眾募資 . . . .

換言之,「天使放大」現在甚至可以投資其他顧問公司輔導的群募案。「天使放大」本身也會聚集更多資金,將來可以領投,帶動更多人跟投。

ISA 的普及

為何 ISA 現在熱門起來?原因是資訊流動,降低了風險。

ISA 是需要長期監控、波動性大的投資產品。今年分潤多,明年可能分潤少。因此更需要持續管理資訊的能力。相對的,債與股票都是「一次性」的工具,比較單純。債是定時定額支付,而股份只有在「出場」(併購、IPO)時才需要計算利潤。

軟體加速資訊流動,讓 ISA 更容易經營,也讓更多人能參與購買。

以拍電影為例。楊德昌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籌資肯定非常困難。先不要說票房難以預測;金主也很難查核電影的實際成本。而最大的瓶頸是他無法跟眾多金主同時溝通電影的價值。金主們承擔的金額大,又不知道「有哪些其他人會投」,自然不願承諾。

現在王小棣籌資拍《魔法阿嬤 2》,收入的不確定性降低了一些。從預售票、周邊商品權利金、串流權利金等,可以稍微預測收入。要正確記錄收入與成本更容易。更重要的是導演可以在網路上清楚地呈現作品的價值,一次對大眾募資。並且將投資額切成一口一口,分散每一位投資人的風險。

同理,Lambda School 提供 2 年無學費的軟體課程,從畢業生的未來薪資分潤。最高上限分潤 3 萬美金。其中一個技術條件是 Lambda School 有權調閱畢業生的報稅資料,查核其實際收入。而未來隨著 Lambda School 更有經驗,也可以聚集更多資金,投資不同領域的學生「分散風險」。

未來工作與所得稅

我會進一步預測,未來將有更多企業不再付員工月薪,而是採用 ISA「投資」員工。

因為月薪就像債,需要定時定額支付,比較適合重複產出同樣價值的工作,例如工廠。然而在知識經濟中,專業者的價值差異會更大,不適合階梯分佈的薪水。而人與企業的關係也會更鬆散、更彈性,不適合定期定額的報酬。

今年我做這家公司的專案,明年我跳去另一家公司的另一個專案。ISA 的優點是會隨著工作成果而動態調整,更反映現實。企業把薪水變成投資,就會尋找最優秀的人才。而人才則擁有選擇工作方式與潛在報酬的彈性。

如果再退一步,把 Hahow、天使放大與 Lambda School 合起來看,會發現更長期的願景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投資所有人與所有專案。我可以投資王小棣拍的電影,也可以投資某個學生,從他們未來的收入分潤。許多人會在聖誕節玩「小天使小主人」的遊戲。未來你不只可以匿名送禮物,也可以匿名送實現夢想的機會。

這對被投資人當然也是好消息。他們有更多資金來源,資金來源更客製化。過去新創只有債跟股票兩種募資管道,間接導致新創必須選擇成為兩種公司之一:一種是產出固定獲利的「隱形冠軍」,另一種是暴起暴落的「全壘打」型公司。現在有更多可能性。(這也是為何背學貸的畢業生多半不敢創業,因為需要穩定薪水還債)

再退一步看,ISA 就像稅。所得稅也是一種收入分潤。你享受了國家對你的投資,包括義務教育、捷運、國防、國民年金等,就必須在賺錢時分潤給國家。國家將稅金集結起來再投資,希望創造更多投資報酬。

當然稅是一種集中化的重分配,而 ISA 則是由人民決定如何投資。透過軟體,現在人們可以更精細地決定要投資在誰的身上,或是接受誰的投資條件。未來有人鼓吹「支持國片」,你再也不能藉口「沒時間看電影」了 — 對方要的是你的投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