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

300 億台幣的毀約 – 三星拒為 Android 資助微軟,回歸零組件本業

應該也沒人願意吧

上週紐約州法院公開了微軟控告三星的訴狀。根據這訴狀,微軟與三星在 2011 年簽約,三星每賣出一台 Android 平板、手機或是 Chrome 電腦,就要付給微軟權利金。協議有效七年。

第一年,三星乖乖付了錢。第二年,2013 年,三星本來已經準備付了,連總數都已經告訴微軟了;但同年微軟併購了 Nokia 手機部門。三星於是宣稱協議無效,聲稱他們沒有義務付錢。

於是微軟控告三星違約。根據微軟的訴狀,三星第二年的權利金,連本帶利欠微軟 10 億美金以上,超過新台幣 300 億元。

台灣廠商對三星感同身受

三星不甘心使用 Android 卻要付微軟錢,台灣的廠商應該都感同身受。除了三星外,微軟跟 26 家公司簽了類似協議,其中多家台灣科技廠商在列。第一個擋不住壓力,跟微軟簽的就是宏達電(2010)。另外宏碁、廣達、鴻海、仁寶、和碩、緯創、優派(Viewsonic)全部簽了。

這些公司每出貨一台 Android 手機或平板,微軟就賺到權利金。事實上微軟自三星賺到的錢,比微軟自己的 Windows Phone、XBox 以及 Skype 加起來還多

三星的困境

三星拒絕繼續付錢給微軟的另一個理由,可能是手機銷售不佳。三星剛公布的今年第三季營利,比去年銳減 60%。三星歸因手機部門的衰退來自沉重的行銷成本及平均售價下跌。一句話來說就是「便宜手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

2011 年時三星還在蓬勃成長,付給微軟每台 5~10 美金可能還可以忍受。如今三星在高階市場競爭不過蘋果,在低階市場被中國的華為、小米、中興,以及宏達電、Sony 等夾殺,傳統的行銷戰成本也越來越高。此時一年 300 億台幣的贖金便成為不可負荷之重了。難怪三星要逃離這份協議。

Android 的美好與代價

當初為何三星(以及台灣眾多科技公司)要跟微軟簽訂協議?主要因為 Android 是免費的,因此 Google 不保證提供任何智慧財產權上的支援。所謂「不要錢的最貴」,Android 免費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最大的代價。

當初 Google 為了維護暢通的上網通道,不讓微軟重演獨佔電腦作業系統的歷史,因此免費推出了 Android。

微軟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微軟其實最早投入行動作業系統,在 2000 年就推出了 Windows Mobile,累積了深厚的專利實力。它自然要打擊快冒出頭的 Android。所以它積極的要求所有生產 Android 設備的廠商簽下協議,包括眾多台灣廠商。這些廠商大多原本銷售 PC,原本就與微軟關係緊密,很難拒絕微軟的威脅。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微軟在吃 Android 的豆腐;但微軟認為這是他們多年在行動作業系統的投資換來的報酬。

訴訟

這個訴狀透露什麼消息呢?除了上面提到,雙方協議七年有效,以及金額達到每年 10 億美金以上以外,我們知道協議的結構是:

  • 三星要為每一台銷售的 Android 或 Chrome 裝置付給微軟錢
  • 三星同時也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微軟,這部份可以扣抵一些錢。
  • 雙方另外簽了一份合作協議(Collaboration Agreement),也就是三星生產 Windows Phone 的部份。這部份的投資也可以扣抵第一項的權利金。

如今三星拒絕付錢。它主張當微軟併購了 Nokia 手機部門之後,就不再是「微軟」了(anti-assignment)。這有點類似鼎泰豐跟豬肉攤簽了一個銷售長約。可是有一天豬肉攤自己開了小籠包店。這時鼎泰豐當然就不願意繼續做生意了 — 我幹嘛資助競爭者啊?

但微軟主張雙方簽約時,三星就已經知道當時微軟跟 Nokia 緊密合作。另外,合約裡當初就清楚說明,這類型併購是不影響合約效力的。

誰會贏?沒有看不到合約的文字,無法確論。但微軟的說法較接近現實。雙方簽約時,微軟的確一直與 Nokia 深化合作,而且許多人揣測它們終將合併。再說,雙方都是超級大公司,簽約時都聘了超級大律師,應該已經在合約中預見了併購的因素。

靠爸韓國

比較有趣的是,微軟在訴狀中提到了三星為了逃離這份協議,沒有去法院打官司,反而跑去找南韓的反壟斷單位告狀,要求南韓政府強制降低合約中的權利金金額。

這就沒道理了。鼎泰豐跟豬肉攤吵架,怎麼可以去找經濟部修改私人合約?一來,本案中幾乎所有專利都是其他國家的專利,跟南韓政府沒有關係。二來,當初協議內就已經寫明,一切合約爭議由美國法院解決。三星找南韓政府干預,完全違反合約當事人自決的精神。

三星的未來

三星的處境日趨艱難。所有 Android 手機的作用系統都差不多,因此三星要差異化只能改變硬體。但硬體對使用者經驗的影響微乎極微。而且十幾家競爭,實在太慘烈了,利潤必然低。

更重要的是,現在極便宜的 Android 手機,其效能都已經「夠用」了。三星想在硬體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高價市場上也許可行,在平價市場上無法增加利潤。

手機市場進入紅海,三星接下來的方向很明顯,就是回到其基礎 — 關鍵零組件。面板、記憶體、晶圓製造,這些三星在技術上領先,在生產上更有規模優勢的,才是三星真正遙遙領先的地方。三星最近才大規模投資 147 億美元建置晶圓廠,也說明他們往這方向移動。

過去台灣業界一直疑惑三星傾整個集團之力,扶植手機部門;雖然大大提昇了三星手機的市場競爭力(成本比別人便宜),但也造成其晶圓、記憶體部門等遭到三星手機競爭者的排斥,例如蘋果或是 Sony。蘋果跟三星的專利訴訟,以及蘋果把 A8 晶片交給台積電生產都可看到這個「不想資助競爭者」的緊張關係。

隨著三星回歸零組件的專業,接下來我們或許會看到三星的零組件部門發言越來越大聲,不再服膺於「手機部門」的總體策略之下。

台灣

當三星這頭巨龍把重量由頭(手機)移回到身體(零組件)時,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會受到影響。與南韓發展方向高度重疊的台灣科技公司,該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