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冬季 39 支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搭上潛力最大的 8 個機會,同時也必須各自發展突破重圍的策略。
蘋果始終無法根本性的提昇 Siri,Facebook 始終無法尊重用戶的隱私,都是源自於其先天的盲點。
關鍵評論網先後併購 INSIDE 與運動視界,除了節省固定成本之外,還可能創造積極的優勢。女性電子報新創 theSkimm 快速擴大,肇因於一開始放棄了最簡單的利潤。
本文詳細分析 13 種「網路效應」的效果與防禦性。另外,蘋果透露了在影音內容所上看到的機會。
街口支付放話趕走 LINE Pay,是一種面對大象的挑戰者策略。而白宮出手阻擋博通併購高通,模糊了國家安全與自由市場的界線。
Uber 傳將退出東南亞,但台灣似乎不算東南亞的一部分。Coinbase 推出被動指數基金,反映了交易所競爭激烈,爭取顧客不進則退。
蝦皮靠著補貼戰成功上市,卻帶來連續兩季鉅額虧損,接手的股東欲哭無淚。反而 PChome 穩住陣腳,逐漸收斂補貼。SEA 是成功的平台創業,還是如 Basecamp 創辦人所說,是這一代創業者被誤導的錯誤追求?
同樣是串流,同樣要公開上市,也同樣虧錢,Spotify 與愛奇藝的處境看似相近,實則非常不同。本文從兩家企業的上市申請書,分析音樂與影音串流平台的市場狀況與突破策略。
亞馬遜併購智慧門鈴 Ring,為的不只是降低購物的摩擦力,更是要接手外包所有居家智慧服務。政府可否索取存在境外的資料?網路企業越抗拒,政府納管網路的反彈力道越大。
當 B2B 更安全時,Dropbox 選擇了人少的 B2C,應該對台灣創業者帶來啟發。黃立成的「祕銀」與委內瑞拉的「石油幣」都是精明的產品,但很可惜沒有走更深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