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虧損」在台灣是髒字。但其實擅長燒錢的創業者有很大優勢。本期音頻討論不同的燒錢策略、不需要燒錢的創業類型,以及如何擁抱報酬背後的風險。
你討厭網站要求勾選「我不是機器人」嗎?將來講電話可能也要了。Googe 在 I/O 大會上推出驚人的人工智慧應用,轟動業界。然而當電腦學會人的判斷,掌握人工智慧的企業就等於擁有無限人力。這勢必會影響商業與社會結構。
一個遊記部落格為何能募資 8 千萬美金(約台幣 24 億元)?本期音頻從英國郵記部落格 Culture Trip 開始,延伸討論至旅遊產業的科技趨勢、做內容與做平台的差異,Priceline、Google 與 TripAdvisor 的大亂鬥,以及傳統旅行社如何在網路時代反而越見蓬勃,實體店面一家一家的開。
夾娃娃機席捲街頭,成為最紅的小資創業題目。但如所有創業風口,夾娃娃機也兼具科技創新與資本泡沫的特質。在本期音頻中,我們討論夾娃娃機的商業模式、實體零售的真空期,以及新思維下的實體零售。
科技企業爭相切入教育市場。但最值得注意的教育新創是站在新的基礎上,沿著科技所帶來的新行為,設計教育方法與商業模式。
Facebook CEO 馬克佐伯格至國會聽證,讓國會議員臉上充滿問號,不知該如何拿捏 Facebook。這是新型態的壟斷,壟斷的是虛擬的資源 — 資料。因此需要新的觀念來處理。
光陽機車終於開始看得起 Gogoro,推出自家的充電系統應戰。本週音頻討論光陽該如何應對 Gogoro 的挑戰,並在「2035 年機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下存活?
能入選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的新創團隊都是人中龍鳳。有些搭上了風口,有些具備執行力,有些突破了技術。周欽華與合夥人盧郁青自本屆 Y Combinator 畢業的 141 支團隊中,挑選出最具特色的 5 支團隊討論。
若說工業時代的主宰力是規模經濟,那麼網路時代的主宰力便是「網路效應」。網路效應看似簡單 — 服務的價值隨新用戶的增加而增加 — 實則細緻。矽谷對於此一現象有紮實的研究,本週音頻以口語的方式詳細解釋「網路效應」。
估值 10 億以上的「獨角獸」是網路界最令人目換神移的現象之一。芬蘭、瑞典、新加坡、以色列都先後孵育出。台灣行政院也喊出要在 2 年內生出台灣第一隻。然而缺乏良好的棲地,獨角獸只會稍縱即逝,消失在迷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