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2021 / 公開文章 / 年份 / 形式 / 文章 / 評析

Twitter 封鎖川普 — 言論自由、避風港與國會

閱讀時間 11 分鐘

美國國會入侵事件

上週美國政壇發生幾件大事。首先,喬治亞洲(Georgia)參議院決選結束,民主黨奪下兩席。民主黨將完全執政,重掌白宮、參議院與眾議院。

其次,美國國會正式認證拜登勝選。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無視川普的施壓,宣布拜登為下一任總統。

第三,當美國國會討論大選結果時,一批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佔領主席台(中央社):

美國國會 6 日下午召開聯席會議,為大選結果做最後認證。

. . . . 但辯論開始不久,就有大批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試圖阻擋大選認證;全體議員撤退前往安全地點避難,程序被迫停擺。根據華府警方,示威行動共有 4 人死亡(按:後更新為 5 人死亡),52 人遭捕。

警方傍晚順利驅離入侵示威者,確保安全無虞後,國會晚間 8 時恢復大選認證程序。

示威正合川普之意。一週前,川普推文表示「1 月 6 日華盛頓 DC 見!」(JANUARY SIXTH, SEE YOU IN DC!)。再往前一週,他說:「1 月 6 日將在 DC 有大示威。出現吧,會很瘋狂的!」(Big protest in D.C. on January 6th. Be there, will be wild!)

不過暴亂真的變得「很瘋狂」時,川普又不想要了。他一邊呼籲和平,另一邊支持侵入者的訴求,堅稱自己贏得大勝(世界日報):

「我感同身受你的痛苦,我們有一場選舉,但是被偷走了,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大勝,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對手陣營,但你們現在必須回家。我們必須保持和平,維護法律與秩序。」

川普說,「不想看到任何人受傷,現在是很艱困的時期 . . . 這是一場詐欺性的選舉,但現在你必須平安回家,我們愛你,你是特別的,但是回家吧,安全回家。」

去年夏天川普也玩過同樣的兩面手法,在推文中暗藏訊息。當時他引用種族主義者的話,暗示警察對黑人示威者「開槍」。結果 Twitter 認定川普「讚揚暴力」,首次隱藏總統的推文。

這一次 Twitter 認定川普再次鼓吹暴力,以及「試圖推翻民主結果」,封鎖川普帳號 12 小時。Twitter 並警告「再犯就永久停權」。

川普當然再犯。1 月 8 日,川普發了兩則推文,引爆 Twitter 宣布永久封鎖川普帳戶。

兩則危險推文

Twitter 擔憂的兩則推文為:

「那 7,500 萬個投票給我、美國優先以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愛國者們,未來將有巨大的聲音。未來他們不會被以任何方式、形式或方法歧視,或不公平的對待!!!」

「回答許多人的疑問:我不會參加 1 月 20 日的新總統就職典禮。」

Twitter 認為川普仍然在隱晦地號召暴力。Twitter 指出:

  • 這兩則推文與稍早前川普透過白宮發言人 Dan Scavino 的推文「會有和平轉移政權」自相衝突,顯示川普仍然是兩面手法。
  • 第二個推文可解讀為鼓勵支持者攻擊就職典禮,因為他不會參加。
  • 稱「美國愛國者」可解讀為支持攻入美國國會的暴力份子。
  • 說支持者將有「巨大的聲音」且「不會被歧視或不公平的對待」,可解讀為川普會維護支持者的行為。
  • Twitter 觀察到自家平台上已有發起第二波攻擊的討論。

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Twitter 永久封鎖川普帳號。臉書則是「無限期」。臉書 CEO 馬克佐伯格說:

過去幾年我們允許川普總統以合乎我們規則的方式使用我們的平台,並在他違背規範時移除或標籤其貼文。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相信公眾有權利有最開放的權限看到政治言論,即便是有爭議的言論。但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川普利用我們的平台刺激針對民主選出的政府的暴動。

我們認為在這段時間繼續允許總統利用我們的服務,風險太大。因此我們將無限期地延長對於他的臉書與 Instagram 帳號的封鎖,至少等接下來兩週直到政權轉移完成為止。

除 Twitter 與臉書之外,Google、YouTube、蘋果、Snapchat、TikTok、Shopify、Pinterest 與 Stripe 都相繼封鎖川普帳號或暫停支持川普的服務。其中,川普最仰賴 Twitter,因此以下我以 Twitter 為討論的代表。

封鎖總統合法嗎

許多人首先質疑:平台可以封鎖總統嗎?許多川普支持者抨擊 Twitter 是言論審查、違反言論自由,或者主張應該撤除第 230 條「避風港條款」。然而在法律上,這些主張都不成立。

言論自由

Twitter 沒有言論審查川普,也沒有扼殺川普的言論自由。這是因為言論自由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保護。而整套美國憲法的出發點,是用來拘束政府的權力。只有政府的行為才會侵害言論自由,個人與企業無法。

相反的,我討論過川普曾在 Twitter 上封鎖在他帳號下發表反對意見的人。法院反而判定川普侵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 因為川普是政府。

根據同一個精神,美國憲法也保障 Twitter 刪除言論或封鎖帳號,因為刪除本身也是一種言論。言論自由不僅保障你能說什麼,也保障你不用說什麼。如果政府規定 Twitter 必須傳遞總統的言論,那反而是侵害言論自由。

因此 Twitter 封鎖川普帳號並沒有任何言論自由的疑義。如果反過來,政府規定 Twitter 必須要散播總統的言論,那反而本身是違反了第一修正案。

避風港條款

還有一些人認為 Twitter 恣意妄為,是因為《通訊規範法案》(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 230 條 — 俗稱「避風港」條款 — 給予平台免責權,讓平台可以不用為其行為負責。因此他們主張應撤除此一條款。

然而就算移除了此一條款,Twitter 仍可以合法的封鎖川普的帳號。甚至還會對 Twitter 有利。那是因為避風港條款的核心精神,是「資訊服務提供者」(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 ISP)— 如 Twitter — 只要有盡力管理平台,就無須為平台上的言論負責。例如 PTT 只要有盡力查處惡劣貼文;那麼就算 PTT 上出現了犯罪或色情貼文,PTT 也不會被視為是貼文的「出版者」,不必負責。

但避風港條款並沒有規範平台要如何管理言論。Twitter 與臉書主張川普「煽動暴力」,也的確是少數公認該受管制的言論類型之一。

反之,若移除了避風港條款,平台將更積極地封鎖與刪文 — 因為平台將必須為言論負上責任。如果別人在你家聊天你要負責,你自然會慎選客人。此舉不會開放平台,反而會讓言論更封閉。

移除避風港也對大平台有利。因為大平台有資源、技術,能更嚴密地監控言論。大平台也較能承受部分用戶流失。反而是小平台更辛苦:其用戶數少、資源少,賠錢風險大。

川普的影響力

事實上川普怎麼會沒有發聲管道?川普是過去四年最強勢的媒體。他有一整個媒體與競選機器圍繞著他運轉。就算沒有社群平台,還有電視台、報紙、廣播、眾多新聞網站等,等著轉播他的發言。他也可以繼續在支持者聚集的媒體如 Breitbart、FOX 新聞台上大發議論。

就算他在 Twitter 的官方帳號「啞」了,他在 Twitter 外說的每一句話,也會透過其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討論,「流入」Twitter 之中。過去四年的最大問題不是聽不見川普,而是無法不聽見川普。

難道就不管平台

「這樣不對吧?」許多人還是無法釋懷:「平台可以就這樣封鎖總統的主要溝通管道嗎?」

照目前的美國法律,還真是這樣。美國憲法遠早於網路。當時的立法者擔憂的是國家擁有軍隊、警察與監獄,必須被約束力量,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並沒有預想到有朝一日,企業能大規模的捕捉、分派人們的注意力。

那麼是否該改變法律,又要如何改變呢?這可以拆成兩個面向討論:

  1. 平台可否封鎖總統的帳號?
  2. Twitter 掌握言論的權力是否太大?

前者落在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討論範圍之中。是平台可以封鎖總統,還是總統可以要求平台傳遞訊息?

我個人支持平台應該有權封鎖總統。這是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政體的基石。社交平台來來去去,但失去的權力就很難再要回來。若為了控制平台而擴大政府權力,未來政府就很容易濫用權力。

而後者則落在壟斷的討論範圍之內。換言之,問題是 Twitter 可以分配過多的注意力。不過這一點我並不確定。Twitter 在美國並不是大眾媒體;有線電視的觸及率與總使用時間恐怕更高。另外報紙、廣播、臉書、TikTok 等都是 Twitter 的競爭者。就算把臉書與 Twitter 、Google、蘋果等一齊停止支持川普的作法視為一種聯合行為(很難證明),也還是有許多其他的媒體與網站存在,包括川普自己的白宮網站。

若 Twitter 沒有壟斷,則 Twitter 封鎖川普就跟中國時報拒絕蔡英文投稿一樣。蔡英文可以去投稿自由時報,也可以自己辦一家報紙。她的支持者也會跟著移向其他媒體,形成競爭。

若假設 Twitter 有壟斷,且實際傷害了民主政治,那麼有兩個修法的方向。一個是從外部削弱 Twitter 的壟斷,例如拆分、要求 Twitter 提出興趣圖譜等,讓競爭者能更快站穩腳跟。

另一個是從內部監管 Twitter 營運。壟斷最大的副作用是決策集中於少數人手中,未受全民的監督。因此必須納入更嚴格的管制,例如要求 Twitter 公布演算法、指派獨立的言論委員會,或是稽核言論審查的紀錄等。

以上必須靠國會立法。不過新政權是受矽谷支持,卻也崇尚「大政府」與「干涉市場」的民主黨,因此很難說會不會積極出手管制平台。Twitter 與臉書的作法雖然對民主黨有利,卻也會加深社會對平台力量的疑慮。矽谷快要甩掉愛鬧事的川普,卻要迎來愛管事的民主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