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Twitter、Spotify 與蘋果相繼參戰,付費內容躍升為主流的媒體商業模式之一。平台下一個階段的競爭是深化服務內容創作者,並從中賺取超額的報酬。
不是每個人都會寫程式,但每個人都需要能客製化的使用電腦。因此無程式(No Code)工具應運而生。新一代 No Code 平台不僅解放非技術人員的生產力,更將挑戰傳統軟體平台。
疫苗開打,人人都想拿到疫苗護照。這不僅牽動政治角力,也牽動產業與學科之間的競爭。
南韓最大電商 Coupang 上市,成為亞洲另一科技巨頭。驚人的市值背後是大膽的投資,讓 Coupang 成為全球物流的領導企業之一。
數位藝術家 Beeple 的 NFT 賣出天價,幕後實情卻十分可疑。NFT 重燃了區塊鏈的熱潮,但似乎也逃不過隨之而來的亂象。
科技業常見雙頭壟斷(duopolies),例如手機的 iOS 與 Android,或是數位廣告的 Google 與臉書。這是科技業基因與外部環境交集的結果,也是新一輪競爭前的恐怖平衡。
Google 宣布測試淘汰第三方 cookie,改用新的追蹤工具取而代之。然而新方法是建立在 Google 的壟斷之上,而且沒有改變監控用戶的本質。
線上課程平台始祖 Coursera 申請上市。其經營表現差強人意;說明即便線上教育的市場持續擴大,領頭羊仍然不一定能從中賺錢。
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申請上市,從流程到說明書的封面處處都標新立異。其無疑的將會賺很多錢,問題是會否被更大的區塊鏈浪潮吞沒。
隨著實體資產通膨,數位資產也迎來熱錢湧入。直播影片、數位藝術與獨特時刻,都可以用區塊鏈做成獨一無二的數位資產。然而更長期的趨勢是實體與虛擬交容,使數位資產成為真實。


